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最末端、最前沿,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推进基层治理,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可以说,基层党建工作做得好,能够“攥指成拳”,就可以将党在基层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党的组织链条就能延伸到基层生产生活各领域各环节,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堡垒,推动形成联系紧密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基层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成为基层的“主心骨”。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只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作用,党在基层的根基才会牢固。在中山市,党的组织“触角”不断向基层更深处延伸,以全市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作为主战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作用。尤其是在网格化方面,目前全市实现了“网格要覆盖中山每寸土地每个人”的要求,在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此外,全国诸多地方也纷纷在网格治理方面开展探索,形成当地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张网”,在基层治理方面发挥更多作用。“众人拾柴火焰高”,未来,在基层治理方面,还要在坚持党建引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等事项,并进一步提升社会参与度,进一步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推动形成更为紧密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共同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把城乡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好,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因此,党建在基层治理中引领得好不好,就要看人民群众是否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好处,要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参与感、认同感高不高。在中山,以“同心园”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形成党群服务圈,向基层下沉资源和服务,打造“暖蜂驿站”,成为引领基层治理和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提升基层治理成效,就要着眼于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过积少成多不断解决问题,就可以畅通基层的“毛细血管”。在中山以外,不少地区也在探索便民服务做法,例如深圳市龙华区推广“书记茶话会”,以喝茶聊天方式向民问需问计问效。因此,开展基层治理,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群众亲身参与。群众在这一过程中有成就感和获得感,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更容易被激发,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更强,有利于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的构建。
作者供职于中共中山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