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指标”差距倒逼规划建设提速
车龙从公园门口排至百米开外甚至更远……每到节假日高峰时段,在紫马岭南门和儿童公园门口,常会见到这样的场景。
来自市城管和执法局园林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紫马岭公园入园约21万人次,其中,春节期间,入园约9.2万人次。
“紫马岭公园每天最多接待5万人次,从近年统计情况看,高峰期超过3万人次的情况并不少。”市城管和执法局园林中心工作人员汤志伟介绍,入园扎堆的背后,一方面是紫马岭公园功能上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则是公园通达率的不足。部分镇街城区公园距离较远,大家只能集中在节假日赶来。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市大型综合公园数量仍不足,分布仍需优化。。
在深圳,基本实现了市民出门500米可达社区公园。中山公园的实际情况究竟怎样?2021年8月,市自然资源局启动全市公园资源摸查工作,摸查中山市域内所有公园的数量、位置、规模、功能、品质等基本情况,经过近一个月的实地调研,摸清了全市公园底数。
据分析,中山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公园建设,持续建设公共绿色生态空间,努力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然而,与深圳、珠海等周边城市相比,中山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等指标仍存在差距。
从“硬指标”上看,中山需要加快规划和建设公园的速度。
■城市竞争力提升时不我待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这为公园城市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各大城市千帆竞发,通过公园城市建设,促进生态空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
今年1月,深圳市推出的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中提到,深圳现已建成各类公园1238个,初步建成“千园之城”。预计到2025年,将建成各类公园1350个以上。到2035年,建成各类公园1500个以上。
珠海同样在持续发力,截至2020年年底,珠海市共建成各类公园733个。根据珠海市发布的《珠海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20-2035年)》,到2035年,珠海将建设生态公园10处、综合公园63处、全市专类公园83处、社区公园1090处,口袋公园原则上每五分钟生活圈布局1处。
中山与珠海、深圳面积基本相当,相比之下,中山公园数量不足、服务半径覆盖率不高,短期和长期建设任务都相当艰巨。
根据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调研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目前全市共有公园433个。
如今,公园已成为城市生态环境“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加快公园城市建设,不仅可满足群众需求,也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花小钱办大事“见缝插绿”
南区良都社区儿童公园内,一对母子午餐后步行过来游玩,在小巧的趣味拍照设施前自得其乐。2022年,中山市新建、改建100个公园,这是一批社区公园建成后,最常见到的和美画面。
去年建设100个公园,今年再建100个,是否会造成资金浪费?是否会挤占产业发展空间?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绣花’功夫打造公园城市”,为公园建设定调。
“从规划层面,这些公园绝对不会占用我们宝贵的产业用地,而且以贴近市民的社区公园为主。”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编研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在规划公园建设过程中,坚持“好快省廉”,力求花小钱办大事。从去年新建、改建的100个公园来看,社区公园79个、生态公园9个、主题公园3个、综合公园9个,社区公园占近八成。相比大型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的建设,不但投入少,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让更多群众充分享受生态空间。目前,根据今年已上报的80多个公园项目来看,社区公园比例为80%左右。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乡建设科科长刘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部分社区公园建设项目都是通过盘活闲置地、改造街头边角地等方式“见缝插绿”,对现有社区运动场所、小游园等进行设施升级改造和绿化美化提升,既有效利用了空间,又提升了城市品质。原来脏乱差闲置地、被私自占用的土地被建成公园后,环境得到彻底提升。居民出门就能找到干净美丽的口袋公园,休闲锻炼娱乐都有了去处。
“公园对于城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公共资源,对改善城市环境,促进人际交往,增强市民身体健康、展现城市形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广东省城市设计与更新专家、广州市公园协会专家程晓山表示,成为公园城市是每一个城市的理想。建设公园城市并不意味着搞大投资大建设,公园的类型和档次有很多,每个城市都应该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因地制宜,丰俭由人。小投资也能产生大效益,环境得到改善,人们安居乐业,城市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综合实力也会因此得到提升,这才是大效益。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公园数量是基础,有足够多的公园绿地,整个城市环境将变得更加美好舒适。同时,公园的合理分布是需要坚持的原则之一,尽可能满足人们就近户外休闲娱乐和体育健身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