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民众街道万亩级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拟招引投资合作方共同推动农业向集群化、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形成一个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湾区都市“产城互融、田城互动”的万亩农业农村发展示范园区;
又如,南区街道沙涌文旅融合发展项目,依托2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以“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沙涌历史文化街区、公社片区旧建筑进行修缮活化,打造文旅文创街区及网红打卡点……
从项目榜单可以发现,中山正坚持走好农文旅融合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两条路,通过一个个重点项目接力,以“良种”配“良法”,绘出乡村振兴的好“丰景”。
■农业用地也要“亩均论英雄”
去年以来,一场“空间革命”在中山大地推开。全市上下坚定扛起制造业当家重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低效工业园改造。通过“工改”,中山逐步走出土地碎片化的困境,为实施“百千万工程”、实现强镇兴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切并非偶然。今年以来,锚定“再造一个新广东”,全省上下掀起低效用地再开发热潮。广东“高质量发展33条”强调,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和亩均产出效益,形成以“亩均论英雄”的园区发展政策体系;“制造业当家22条”进一步明确,全面实施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粤产粤优”综合评价,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投向制造业的资金、土地、用能、金融等要素形成硬指标约束。
继在低效工业园改造方面率先破局后,中山又把目光投向了农业用地。一方面,探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综合运用整合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垦造水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方式,实现耕地集中连片保护开发和产业用地连片整合。比如,三乡镇作为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将位于工业厂房区域、水质和种植条件差,且未能与周边连片的永久基本农田进行腾挪,打造“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现代化高效农业新格局。相对于工业用地来说,农业用地“螺蛳壳里做道场”更为不易,但此举不但有利于推动耕地规模化和农业现代化,还可为重点建设项目腾挪空间,必须敢闯敢试、先行先试。
另一方面,中山提出,以工业化的思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平台建设,做优做强横栏花木、小榄镇东升脆肉鲩、三角生鱼、坦洲水产等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谋划建设好民众万亩级农业科技产业园。从生产规模上看,仿照打造十大现代产业园的思路,谋划构建十大农业产业发展平台,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由条块分割、零散耕种、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现代模式转变;从生产内容上看,借助工业“链式思维”,从单一的农业种养,发展为涵盖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前后端环节,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这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迫切需求和不二选择。
从“专攻一味到预制百味”的黄圃腊味,到“生鱼做成熟鱼,市场豁然开朗”的三角生鱼;从“游”出亿元致富路的小榄镇东升脆肉鲩,到安上“绿色引擎”的横栏花木……在乡村振兴招商大会上,这些农业产业项目悉数纳入“英雄榜”,吸引八方客商前来投资,携手做大规模、做优品牌、做强产业链。
■步子还能迈得更大?
尽管中山第一产业占比仅为2.5%,体量较小,但在促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其意义更加重大。以乡村振兴招商大会为新起点,中山要进一步迈开步子,用工业化思维引领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做大做强高能级产业平台。十大农业产业发展平台未来可期,路径如何走好走实?不妨参考浙江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嘉兴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的发展思路。自2017年成立以来,平湖农开区坚持“像抓工业一样抓农业、像工业一样建园区、像工业一样抓招商引资”,累计招引合计总投资近50亿元的重点项目44个,构建起“农业硅谷”核心项目群。在农开区带动下,广陈镇成为嘉兴首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农民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9.5%以上。作为传统农业园区的升级版,农业经济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和集聚效应,对我们有着启示意义。
推动生产要素高效合理配置。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突破突围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提高对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据了解,中山正在打造城乡要素自由流通发展新平台,农村土地流转率达95%,数字乡村全面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全面上网。随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试点改革全面推进,城乡要素将更好地自由流动。土地要素保障支撑方面,《中山市实施点状供地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指引》于近日出台,对在城镇开发边界外,单个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不超过30亩的乡村产业项目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实施点状供地支持。
打造新型的“农小二”队伍。近年来,中山深入推进“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全市上下无私高效服务企业已成气候。如同贴身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一样,农业农村发展也需要一支懂技术、高素质的“农小二”队伍。这方面,2020年,横栏镇在全省率先建立起镇级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借助科研院所及高校力量,为全镇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在“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更要鼓励发展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打造农技“轻骑兵”,既能进村入户打通科技兴农“最后一公里”,还可通过技术入股,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伙人”乃至“领头雁”。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发展农业也是如此。别开生面的乡村振兴招商大会所带来的改变,绝不仅仅是“现在”。郭锦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