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认为,中国的绿色发展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极其重要,既可以帮助改善环境,又提供了绿色发展方案。
■携手治理,一种中国方案
一排排光伏板下绿意萌发,打破大漠中土黄灰寂。这是中国内蒙古、宁夏等地的光伏治沙实践。
安装光伏板,遮挡直射阳光,再覆盖芦苇沙障,减少地表蒸发,最大限度保持了土壤的含水量,就可以种植一些经济作物。这种既可以用光伏发电,还能固沙的创新技术被不少国家看中。今年9月中旬,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国际防治沙尘暴大会上,沙特阿拉伯等国的机构和企业与中国企业就此达成多项战略合作协议。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在不少环保专家看来,中国分享治理荒漠化的技术与经验,有效提升了全球环境治理的行动力。这是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一个侧面,也是中国同各国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一个缩影。
从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关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2017-2022)》,到与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再到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为120多个国家培训3000多人次的环境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中国同各方一道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合作机制。
从肯尼亚加里萨郡的光伏电站,到南非开普省德阿镇的德阿风电项目,再到拉美国家街头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企业帮助下,一批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项目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落地,成为当地引人注目的绿色标识。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说:“中国不但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果,并且在许多细分领域都是领导者,还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与世界其他国家共享这一成果。”
中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丰富实践正沿着“一带一路”跨越山海,通过一个又一个绿色项目助力当地发展,为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