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25,一系列历史性的健康成就,标注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速度与温度,书写了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深刻指明了健康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根本遵循。
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引领卫生健康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时代谱写的现代化乐章,致广大而尽精微。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加快建设健康中国”,将广泛凝聚全社会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力量,为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注入澎湃动力。
■建设健康中国,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
2025年11月10日,HPV疫苗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第一天。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乡卫生院,等候区已排起了队。
满13周岁女孩可免费接种!每年为超过1000万人撑起一把健康“伞”。宫颈癌,中国女性第二大高发癌症,从此有了一道坚固防线。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感叹:中国实践证明,当科学、政治意愿和公共卫生形成合力时,就能创造奇迹。
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切努力都是为让健康这个“1”更加坚实。
201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更好保障人民健康作出制度性安排,推出一系列标志性举措。
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到“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这是健康促进政策不断完善的十年——
确立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逐年增加……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持续向前。
“以治病为中心”加快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这是健康绩效快速提升的十年——
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下降到26.89%,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经受住世纪疫情严重冲击……务实之举不断转化为治理成效。
一个个指标变化,犹如健康中国的强劲脉搏。
2024年,全国婴儿死亡率降至4.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5.6‰,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4.3/10万,均为历史最低水平。
用相对较少的资源投入取得相对较高的服务产出,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我国成为全球医疗进步最大的国家之一。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
咳、喘、透不过气,慢阻肺病被称作“沉默杀手”。不让小病拖成大病,自2024年起,这一慢性病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今天血氧饱和度不错,请继续做好家庭氧疗,下周我带肺功能仪上门复查。”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生陈金凤,准时打去随访电话。
早发现、早治疗!2025年11月18日,国家基层慢阻肺病防治及管理实施指南公布,给更多患者带来保障。
变“治已病”为“防未病”、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我国不断从“小切口”入手,努力破解看病治病“大问题”。
从预防“小胖墩”“小眼镜”,到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从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到谱写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新篇章——健康中国,不仅要让群众看病更便捷、更高效,更要让群众少得病、更健康。》》》下转04版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