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6版:国内 新闻列表
~~~————首届上海国际碳博会现场观察
~~~——
~~~——
~~~——
~~~——
~~~——中银保监公告[2023]38号
~~~——
~~~——
~~~——

 
2023年06 15
癸卯年四月廿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6版 2023年06月15日 国内 扩展 收缩 默认

从中华文明统一性看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上接01版

  家国情怀,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重要脉络。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那是为了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我死国生,从容去”的壮怀激烈;那是为了研制“两弹一星”,一大批科技工作者以身许国、深藏功与名的赤子之心;那是自愿守边陲的藏族牧民“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朴素情感;那是以身作界碑的战士们“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无悔誓言……

  苟利社稷,生死以之。熔铸在中华民族精神血脉里的家国情怀,将个人、集体、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让我们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都能够团结凝聚、百折不挠、奋勇向前。

  ■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铸就共同理想信念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期间,登船来到刘公岛,登上东泓炮台遗址,并参观甲午战争史实展。

  甲午之败后危难当头,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抗争求索,共同书写了抵御外来侵略的英雄史诗。

  总书记语重心长:“我一直想来这里看一看,受受教育。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大。”

  这是历史的教诲,也是文明的指引:统一的信念,维护统一的国家;国家的统一,熔铸信念的统一。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

  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

  因为融为一体,所以颠扑不破。从脱贫攻坚战中“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决心,到改革大潮中“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非凡魄力;从抗疫斗争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厚情怀,到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顽强意志……面对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文明的坚韧赋予中华民族共克时艰的坚强。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

  2022年7月3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参观。900多件从北京故宫博物院精选的藏品跨越千里来港展出,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

  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怀、见证下,故宫博物院与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签署了《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为香港融入祖国发展献上一份文化厚礼。

  “14亿中国人民凝聚力这么强,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精神,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意味深长。

  一样的血,一样的梦。国土的统一、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团结、文明的赓续,早已成为每位中华儿女的坚固信仰,共筑华夏儿女心手相依、团结奋斗的根基。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考察调研。当总书记对师生、对村民、对社区居民们讲起“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话音未落,现场千百个声音不约而同地响亮回答:“紧紧抱在一起。”

  因为有着坚强统一的祖国,我们才能深入推动区域协作,让“山海情”隽永绵延,千千万万贫困家庭得以“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因为有着坚强统一的祖国,我们才能在大灾大疫前坚持全国一盘棋,展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强大优势……

  纵览中华上下五千年,凡是国富民强的盛世,无不出现在“大一统”的昌明时代;而民不聊生的岁月,往往伴随着政权衰落、分裂割据的历史背景。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昭示我们凝心聚力,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

  2022年的最后一天,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人们发现,总书记书架上新摆放的照片里,加入了过去一年他同新疆各族群众、同香港同胞、同陕西老乡们在一起时的多个温暖瞬间。

  “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不断凝聚共识,是中华民族一路闯关夺隘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之一。前进道路上,突出的统一性依然是我们凝心聚力、发展文化、复兴文明的强大底气。

  从统一性,感受文化发展繁荣的要义——

  2023年6月闭幕的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精品集中亮相。宜兴紫砂、龙泉青瓷、杭绣、东阳木雕、发绣、扬州漆器……丰富多彩的展品风格各异,共同组成中华文化和谐共生的图景。

  文化的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辨识度。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多元意味着丰富的文化形式,一体则展现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

  中国繁荣发展的文化,正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文化,是鲜明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它积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从统一性,领悟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

  2023年春节期间,北京故宫博物院一票难求。人们走进午门正殿,在开年大展“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中探寻砥砺奋进的家国情怀。

  笔墨纸砚、诗书画卷……一件件饱含经世济国之情的展品,讲述着中华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歌颂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脊梁。

  正是这股精神牢固凝聚着国人,支撑我们以分不开、打不乱、志不散的状态,跨过历史的沟壑深谷。

  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冰雪健儿驰骋赛场取得骄人成绩,到亿万农民辛勤劳作实现粮食生产“十九连丰”;从各地基层干部扎根乡土投身乡村振兴火热实践,到无数医务人员不畏艰辛奋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深刻感悟到“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从统一性,深刻认识新的文化使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强音。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更广泛地凝心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上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

  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勠力同心、和衷共济,共同守护中华民族“根、魂、梦”,一定能够更好地担负起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