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机遇当前,中山准备好了吗?面对新时代发展之问,中山抢抓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契机,聚焦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六个一体化”,加快与深圳等东岸城市融合互动发展。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通过一个“一体化”一专班,项目化、清单化推进落实,深中一体化各领域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变成了企业、群众可感可及的现实。
规划一体化方面,中山与深圳建立跨市域发展规划协调机制,两市规划部门签署国土空间规划合作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发挥规划统筹协调作用。近期,深中规划一体化发展会议召开,研究两市一体化发展路径,通报了《关于深入推进深中(深圳—中山)规划一体化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5年)》。
营商环境一体化方面,中山全面学习对标深圳,开展深中营商环境一体化三年行动,633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深中通办”,3120个事项“网上可办”,100项高频服务“秒批”。为全面学习深圳干部的思想、观念、作风,中山举办“向深圳学习”培训班,先后组织1万多名市镇村干部到深圳学习培训。
产业一体化方面,中山规划总面积超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打造“一中心、三基地”建设发展格局,形成“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的协作思路,深度参与深圳产业链分工。随着深中通道通车,深中经济合作区凭借良好基础和成熟建设条件,将成为备受瞩目的“黄金沃土”。
交通一体化方面,中山与深圳共建“海陆空铁”全方位无缝衔接格局。深中航空港、跨市公交枢纽、中山港新客运码头万事俱备,将与深中通道同步投入运营,为旅客提供“跨市无感”、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中山加快内通外联的“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建设,中开高速、南中高速顺利推进,让每个镇街最快速度通达深中通道。南中珠城际、深江铁路加快建设,深南中城际前期工作顺利开展,深中携手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随着低空经济的兴起,中山与深圳成立深中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开通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
创新一体化方面,中山积极探索用好深圳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资源,助推本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2023年,成功举办深圳—中山产业创新资源对接会,22个深中科技合作项目集中签约,31个对深圳合作项目在中山办理技术合同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44%。
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一体化方面,两地建立检察公益诉讼合作机制和跨区域办案合作制度,探索共建高端人才社区和深中人才跨区域流动服务机制,加强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宽领域、深层次合作,两地“民心相通”基础进一步夯实。
大江与大海相通,桥的另一头,是世界。翻越江海,既考验决心,更考验定力。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山不能有“一夜暴富”、坐享其成的幻想,而要下更多的苦功实功,用奋进的脚步丈量时间与距离。天时、地利、人和兼具,我们相信,跨越地理与思想双重“天堑”的中山,定能锲而不舍、力争上游,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郭锦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