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志愿者带动居民,共同守护社区环境
家住港口镇民主社区乐民新村北六巷的麦老先生,今年73岁,他所居住的北六巷最近刚完成了一轮环境美化,原本杂乱的巷子变得井然有序,老旧的墙面也重新被粉刷一新,绿植点缀其间,增添了勃勃生机。看到自家房前屋后变得越来越靓,他也主动地加入到“扮靓”社区的行动中来。他表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每周末开展人居环境治理,环境变好,大家居住起来更舒心了。“作为社区的居民,我觉得大家更要自觉落实‘门前三包’责任。”
今年50多岁的林洪光是民主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每到周末就主动加入环境整治工作,一个月来志愿服务时长累计上百小时。“以前我们作为志愿者去帮助居民清理房前屋后,要先开展说服工作。现在人居环境改善后,大家主动加入,保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他笑着说道,“因为环境变好,社区氛围更和谐了,大家公共卫生意识更强了,人居环境整治给社区带来了很多变化。”
据了解,民主社区具有浓厚的志愿服务底蕴。1998年,全国首支农民义工队——民主农民义工队就率先在此成立。2021年1月,“民主农民义工队”更名为“民主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继续发扬“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优良传统,积极发展志愿服务队伍,至今队伍已发展超过1000名队员。“我们的志愿队中,现有党员173人,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民主社区党委副书记罗镜辉介绍道,民主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发挥党员冲锋在前的作用,义工志愿者紧随其后,共同参与社区建设。
志愿服务队发挥群众基础广泛的优势,开展日常巡逻,主动发现问题并处理,遇到无法解决的便会及时上报社区,由社区协调更多力量解决。罗镜辉介绍说,志愿服务队曾在日常巡逻时发现一户困难群众房前屋后泥泞杂乱,上报社区后由社区联系爱心人士捐赠了水泥等,志愿服务队人多力量大,利用一个周末的时间为这户人家铺上了水泥墙院,获得群众交口称赞。
志愿服务队主动承担起社区内的清洁工作,定期清理公共区域的垃圾,维护社区的整洁。有了他们的积极影响,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主动地加入到社区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中,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友爱的社区环境。
■党建引领,干群同心让城市“焕”新颜
随着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港口镇居民的环保意识也有了显著提高,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更是日益高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人人动手、户户整治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在党建引领下,港口镇正逐渐展现出新时代和美乡村新风貌,实现了由内而外的美丽蜕变。
11月以来,为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升港口城市面貌,推动“百千万工程”纵深发展,港口镇积极响应关于开展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的号召,主动对接市人大办、市司法局、中山开放大学等“入镇下村”结对共建单位,发动镇机关事业单位、驻村组村(社区)党员志愿者和群众,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加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四小园”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推动乡村风貌大提升。
港口镇各村(社区)建立起人居环境整治台账清单,落实专人排查问题、专人跟进整改;积极开展整治攻坚行动,重点清理房前屋后、背街小巷的杂草杂物、积存垃圾、生产工具和建筑材料;拆除私搭乱建、违章建筑,清理维护“四小园”等。同时,各村(社区)还组织力量通过入户走访、派发宣传单等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行清拆私搭乱建,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卫生。
今年,港口镇已打造“四小园”80个、美丽庭院超1000户,新增绿化面积超7万平方米;全面消除黑臭河涌,水质净化科普公园基本建成。此外,港口镇围绕主干道、村(居)委会及出入口、垃圾站(桶)、田间窝棚、乱搭乱建、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等6个重点,全域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百日攻坚行动以来,港口镇累计整改田间窝棚黑点21处,清理主干道(公路沿线)环境卫生黑点386处,净化村(社区)入口和村委会周边环境407处,改善垃圾桶(垃圾站)卫生状况96处,拆除乱搭乱建33处,整改农房风貌管控提升黑点29处,清理垃圾约23.6吨,207个垃圾黑点得到有效治理。
本报记者 闫莹莹 通讯员 马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