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展示数量和面积都大幅提升。”稻田边,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种子站站长陈国军拿着话筒边走边介绍,此次共集中展示26个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的水稻品种,展示面积约33亩。与去年相比,今年展示数量和展示面积分别增加42%和50%。
除了优质品种,现场还同步展示了多项先进技术,包括水稻合理密植提单产技术、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无人机飞防技术及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其中,在水稻合理密植提单产技术展示田内,整齐划一的稻株间距吸引了众多农户驻足。他们俯身观察稻苗生长态势,不时向农技人员询问种植密度、行距配置等关键参数。陈国军解释,该技术是省级主推技术,虽曾让农户担心通风差、病虫害多、易倒伏等问题,但经全市5000多亩示范种植,平均干谷亩产量达800斤至1000斤,整体表现理想。
“你看这稻穗,颗粒饱满,穗头又大,这个品种可以试种一下!”来自沙溪镇的种植大户梁辉权捧着稻穗细细端详,脸上难掩喜悦。他当场选定“粤王香粘”“万粘香丝苗”两个新品种,打算在晚稻种植中试种。现场,其他种植户也纷纷行动起来,前往工作人员处登记,写下自己心仪的品种。待基地完成收割,这些精选的稻种将被及时分发到各农户手中,为全市新品种推广扩大了“试验田”。
■全市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水稻良种覆盖率已达99%以上,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中山市农业农村局近年来的持续努力——通过每年组织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以集中展示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先进技术、组织现场交流学习等方式,不仅有效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还向广大农户普及了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为中山市粮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中山种植的水稻品种均为优良品种,其中‘十九香’和‘南晶香占’的种植比重超过60%,收购价格也相对稳定。”谈及举办此类活动的原因,陈国军回忆道,过去中山水稻品种混杂,2万多亩种植面积却有几十个品种,且多数品种从其他地方的米厂获取,存在种子价格高、收购价低的问题。对此,梁辉权也深有感触:“以往获取水稻品种的渠道比较封闭,现在有了观摩会,能看到更多不同的新品种,所以我每年都不会错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国家和省相关政策,中山市开始每年举办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展示观摩会。活动主推省及国家推荐的品种,全市还对认定的优质品种购买给予补贴,极大地拓宽了农户的选种渠道。
而这一持续开展的活动,也恰好应对了水稻种植的现实需求。“水稻品种一般有退化期,不适合连续几年在同一地块种植。”陈国军解释道。为此,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在每年的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中,都会充分考虑品种的生长周期、产量、抗病性、抗倒伏能力等因素,并结合中山轮种马铃薯、芹菜、包菜、紫云英等作物的需求,挑选出适宜的优良品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他笑着说:“通过观摩会的形式,农户能直观了解品种的株高、生长期长短等情况,解决了他们仅从种子外形难以判断品种优劣的问题,他们也能少走弯路。”
本报记者 陈雪琴 通讯员 廖志高 卓二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