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2版:新闻 新闻列表
~~~——萧友梅主题阅读活动在大涌红博城举办
~~~——
~~~——
~~~——
~~~——

 
2025年08 31
乙巳年七月初九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2版 2025年08月31日 新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习近平的英雄观
  》》》上接01版

  纪念碑基座上,一幅幅汉白玉浮雕,浓缩百年峥嵘。从1839年虎门销烟到1949年胜利渡长江,这一历史长卷刻画了170多个人物形象。他们无名,却都是奋起抗争的人民英雄。

  古往今来,以文勒石者众,只有中国共产党,以“人民英雄”的名义,在她领导建立的人民政权首都矗立起不朽的丰碑。

  谁是英雄?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神圣命题。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同历史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相对立,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第一次彻底解决了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种英雄观,源于在黄土地上生根、在红土地上成长的切身体悟。

  插队到陕北,条件艰苦,举目无亲,青年习近平也曾迷茫。前辈给他讲起当年怎么依靠老乡,战斗在抗日前线太行山根据地,“我们那个时候都找机会往群众里钻”。

  后来,同乡亲们摸爬滚打干在一起,打井、打坝、修梯田、办沼气,真正认识到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还自编了生产口号:“决战一九七四年,干部带头抓路线,群众都是英雄汉……打坝一座迎新年。”

  在地方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告诫党员干部决策前务必加强调查研究:“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下乡调研途中,见农民收割稻谷场景,不禁吟咏出熟悉的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兵民是胜利之本,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血雨腥风的年代,“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2014年7月,卢沟桥畔,出席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两个感人故事——

  北京密云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

  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

  这一年,岁逢甲午。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胜利。从甲午失败到抗战胜利,历史走过了半个世纪。”

  当年9月,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叩问:“中国当年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为什么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夺取胜利呢?”

  其中一个重要答案,坚定而有力:“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

  2013年冬,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临沂,重温沂蒙人民拥军支前的事迹。蒙山高,沂水长。当年,这里的老百姓用乳汁和小米粥哺育了革命。

  “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总书记说,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

  动员人民、依靠人民。作战12.5万余次,建立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令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走过“争着死,抢着死”的血战,夺取“用小推车推出来”“用小船划出来”的胜利,演绎多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历史伟剧。

  千百年来,英雄的中国人民,素以生命力的顽强、凝聚力的深厚、忍耐力的坚韧、创造力的巨大而闻名于世。

  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

  犹记得,2020年春,新冠疫情汹汹,习近平总书记飞抵湖北武汉,看望慰问投身抗疫“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干部群众。

  面对史无前例的“封城”壮举,总书记深情感叹:“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里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通过这次抗击疫情斗争,武汉必将再一次被载入英雄史册!”

  犹记得,2020年8月,巢湖大堤战旗猎猎,总书记亲切慰问防汛救灾一线人员和部队官兵。

  面对牺牲同志的家属,一番话感人至深:“你们的亲人也是我们的亲人,是祖国和人民的亲人,他们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每当危难时刻总有英雄挺身而出,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

  中华民族之所以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有千千万万普通人挺身而出!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抗战烽火中,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钢铁长城。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天安门城楼上,新中国的缔造者挥手高呼:“人民万岁!”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新时代领航者在天安门城楼上,高举右拳发出历史强音——“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

  (四)“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2025年5月,俄罗斯莫斯科,红场上步履铿锵,唤起历史的记忆。

  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镜头捕捉到这样一瞬——

  当中国军人英姿挺拔走过主观礼台,坐在习近平总书记身旁的俄罗斯百岁老战士叶夫根尼·兹纳缅斯基,满怀敬意地竖起大拇指。习近平总书记微笑向他致意。

  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为18位俄罗斯老战士代表颁发纪念奖章。

  看到90岁的加维尔托夫斯基腿脚不便,总书记健步上前:“我过去给你颁奖。”全场报以热烈掌声。

  10年后,再访俄罗斯,在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中,总书记深情表达“老战士们的铮铮铁骨和坚毅神情我至今难忘”,感叹“英雄不朽,正气长存!”

  英雄,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当年在陕北的窑洞里,知青习近平就阅读过那些记录反法西斯战争的军事著作。摊开图册,趴在炕上对照文章搜寻一个个不熟悉的异国地名。苏军将士“祖国虽然辽阔,但我们退无可退,背后就是莫斯科”的豪言壮语,使他久久不能忘怀。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讲到投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英雄儿女——

  作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坦克连指导员转战千里至柏林的毛岸英,以柔弱之躯全程经历苏联卫国战争的女记者胡济邦,冒险开辟驼峰航线的美国飞虎队,把宝贵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叶,南京大屠杀中竭力保护难民的德国商人拉贝……

  千百万的伟大献身者,肩住黑暗通往光明的闸门,只为换取人类的自由、正义、和平。

  “在亚洲,在欧洲,在非洲,在大洋洲,在世界各个战场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和人民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携手跨进同一条战壕,汇聚起挽狂澜于既倒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

  出国访问时,习近平总书记常向各民族的伟大先贤、英雄烈士、解放先驱表达敬意。

  俄罗斯无名烈士墓、白俄罗斯胜利纪念碑、津巴布韦民族英雄墓、委内瑞拉民族英雄西蒙·玻利瓦尔墓、葡萄牙民族英雄卡蒙斯墓……瞻仰致敬、献上花圈,在纪念簿上郑重题词。

  习近平总书记也常在讲话文章中引用英雄的名言——

  “我像体验我的祖国的灾难一样,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语出英勇牺牲在中国大地上的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

  “纵使我有一千次生命我也愿意全部献给我的祖国。”这是秘鲁独立战争英雄奥拉亚的告白。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生存、独立和解放,进行了100多年的艰苦斗争。真正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更加深切感受到和平的珍贵。

  2016年6月,正在塞尔维亚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每一寸土地都写着历史”的卡莱梅格丹公园。

  从侵略者手中缴获的枪炮,历经风雨冲刷的城墙,名为“胜利者”的青铜雕塑……鉴往知来,总书记感慨:“只有付出巨大牺牲进行过顽强抗争的民族,才能对中国人民有深刻理解和支持。”

  真正的英雄,属于一个民族,也属于整个人类。

  2013年3月,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郊的援坦中国专家公墓,细雨蒙蒙。

  在坦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这里,瞻仰一座座墓碑,向长眠他乡的烈士献上洁白的花束,“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是铸就中坦、中非友谊丰碑的英雄”。

  英雄的民族,始终不忘并肩战斗的英雄。

  苏联红军老战士马·阿·加列耶夫、日本籍八路军老战士小林宽澄,陈纳德的夫人、史迪威的孙子、柯棣华的侄女、白求恩的堂孙……习近平总书记曾向帮助和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郑重颁发纪念章。

  英雄的事业,正是为人类和平正义而战的事业。

  2015年9月,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习近平总书记讲起执行任务时不幸殉职的中国维和女警察和志虹:“她曾经写道:‘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这是她生前的愿望,也是中国对和平的承诺。”

  马克思主义者为人类求解放的旨归,镌刻在此次演讲的题目里——《中国为和平而来》。

  (五)“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时势造就英雄,英雄引领时代。

  “我很喜欢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说英雄,谁是英雄啊?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英雄。”习近平同志曾回忆在梁家河的山沟沟里读书时,所得到的那种强烈感受。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4亿多中国人民的至深追求,愈加清晰而笃定。

  历史的雄心和人民的意志,交汇于此。置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2017年6月,总书记来到山西吕梁山区,重温烽火吕梁的英雄故事,在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里,同参加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一一握手、亲切交谈。

  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2021年2月,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勾勒出百年征程的精神谱系。

  经过血与火的洗礼锻造,那些支撑这个民族浴火重生的精神,必将成为这个民族再创荣光的力量。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家现代农业装备企业。在一台精密播种机前,听闻只有中专学历的研制者陈学庚当选院士,总书记说:“英雄不问出处,谁是英雄,要在‘战场’上见分晓。”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科研扎根的戈壁荒原、脱贫攻坚的大山深处,救死扶伤的逆行出征、自我革命的祛疴治乱……和平年代,依然需要英雄;平凡人物,亦可成为英雄。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将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授予29位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

  “渡江英雄”马毛姐、“百战老兵”王占山、“活雷锋”王兰花、“草鞋书记”周永开、“燃灯校长”张桂梅、“当代愚公”黄大发……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

  今天,像革命战争年代那种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少了,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然在继续。前无古人的事业,绝不会一帆风顺,越是艰险越向前。

  百年前,李大钊同志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中写道:“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苦难铸就辉煌!从1840年鸦片战争的屈辱到1945年取得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百年沉沦、百年复兴。

  “未来70年,关键是未来30年。这正好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考察,重温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一席话掷地有声:“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就能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什么陷阱啊,什么围追堵截啊,什么封锁线啊,把它们通通抛在身后!”

  那一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华诞。

  有一幕场景,感动了亿万国人。

  一曲《红旗颂》的深情旋律奏响,当礼宾车组成的致敬方阵徐徐驶过天安门,老战士们用颤抖的手敬着军礼,热泪盈眶。习近平总书记挥手致敬。全场自发起立,掌声雷鸣。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英雄最好的告慰,就是完成他们的夙愿。

  三军肃立,铁甲生辉;鹰击长空,战旗如画。盛世中国,如你所愿——

  “他们信仰的理想正在实现,他们开创的事业正在继续,他们书写的历史必将由我们继续书写下去。”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