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赖彤瑶 袁婵 实习生 李小满 图/受访者提供
麦域腾:游西安,让历史从书页中“走出来”
在提起“跟着书本游西安”的经历时,西区小学四年级学生麦域腾仍难掩兴奋。为了这次旅行,麦域腾和妈妈通过纪录片、小红书、图书馆查找西安历史资料,筛选景点后制作了含兵马俑、华清宫等景点介绍、思考题及寻宝游戏的研学手册。
5天行程里,他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见到书本中多次提及的兵马俑。“书上说有8000多件,现场密密麻麻的,和描述的一样震撼。”麦域腾说,陶俑制作精致,连青铜剑都十分逼真。华清宫的《长恨歌》表演也令他印象深刻:“舞蹈表演十分精彩,氛围感特别强。”
谈及此次旅行的感受,麦域腾表示,现场感受比书本和纪录片更令人惊叹,未来还将通过旅游了解历史。
陆心怡:北京研学,是“跳进课本里的旅行”
“这趟旅行,就像真的跳进了课本里!”石岐高家基小学六年级学生陆心怡指着课本上的故宫插图,兴奋地分享着香山少年研学社的北京研学之旅。
“北京是首都,我早就想去看看。”陆心怡笑着说,这学期课本里关于故宫博物院、天安门、京剧的文章,还有老舍、沈从文笔下的老北京韵味,都让她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旅行让书本里的知识照进了现实。陆心怡说,在导游的细致讲解中,故宫的每一块砖、每一面墙、每一根柱子的历史渊源和建造故事都变得鲜活起来。
看升旗是另一段深刻的记忆。当军人列队出场,国歌奏响,天安门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大家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庄严的时刻。“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心情特别激动。”陆心怡感慨地说。
“亲身经历后才发现,站在历史发生的地方感受过往,理解课本内容变得特别容易。”陆心怡说。
陈伊:山东之旅,威海之行最难忘
这个暑假,中山市香山小学五(2)班的陈伊和爸爸、妈妈、弟弟一起,踏上了一段快乐又充实的旅行。他们从中山出发,先后游览了山东的青岛、威海、烟台和日照四座海滨城市,度过了七天精彩的假期。对陈伊来说,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城市——威海。
甲午海战纪念馆坐落于甲午战争纪念地威海刘公岛上,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实物:锈迹斑斑的炮弹、复原的战舰模型、当年士兵穿过的军装,还有一幅幅真实的黑白照片,仿佛把人带回到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
在这里,陈伊看到一整面刻满烈士名字的石墙,妈妈告诉她:“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是这些先烈用生命换来的。”那一刻,她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和平,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离开刘公岛后,陈伊和弟弟在海边玩沙、捡贝壳、堆沙堡,欢快的笑声回荡在海风中。陈伊说:“在威海,不但能玩得开心,还能学到历史知识,真的特别有意义。”她觉得这才是最理想的旅行方式。
关智颖:在南京,看见历史的样子
这个暑假,南头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关智颖和家人朋友跟着旅行团走过苏州、杭州、上海、无锡、南京五座城市。六天五晚的行程中,最令他难忘的是历史气息浓厚的南京。“走进南京,就像翻开一部厚重的历史书,那些课本上的内容一下子都变得真实起来了。”关智颖说。
南京的第一站是中山陵。那天关智颖一家人很早就到达陵园,一步步登上长长的阶梯。“能从家乡南头来到孙中山先生的安息之地,感觉既亲切又敬仰。”在夫子庙,孔子的雕像让他想起了“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熟悉的名句。
旅途中最令他感受沉重的,是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看到的一幕。那天因预约人数过多无法入馆,他和妈妈在馆外站了许久。“看到一位老奶奶坐在轮椅上默默流泪,让我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悲痛。”他说,作为新时代少年,自己更应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这次旅行让他明白,旅游不仅是放松和玩乐,更是一次走近历史、亲近文化的成长之旅。他希望未来还能走进更多城市,把读过的文字,变成亲身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