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3版:传承抗战精神 厚植爱国情怀 新闻列表
~~~——

 
2025年09 03
乙巳年七月十二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44  服务市民 引导生活
  A03版 2025年09月03日 传承抗战精神 厚植爱国情怀 扩展 收缩 默认

香山少年寻访中山抗战足迹活动举行
聆听抗战故事 缅怀英雄先烈
▲郭昉凌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通俗生动的抗战历史课。
▲郭昉凌手持老照片,对比今日与往昔的景象。
▲孩子们认真记录下讲解重点。
  8月27日,由香山少年报、中山市博物馆主办的“穿越烽火 见证变迁——香山少年寻访抗战足迹活动”在中山市博物馆举行。活动通过专家讲解中山抗战历史、实地寻访抗战旧址和现场分享的形式,让青少年铭记中山地区抗战的艰辛历程与英勇事迹,直观感受从战火创伤到和平盛世的巨大变迁,引导他们把爱国情怀转化为珍惜当下、奋发学习的实际行动。

  文/记者 袁婵 赖彤瑶 图/记者 冯明旻

  重温历史

  汲取奋进力量

  抗战时期,中山成为珠江三角洲敌后抗日斗争的中心。中国共产党在五桂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在中山公开宣布成立。中共中山地方组织积极领导武装斗争和爱国民主运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战胜利,为后来中山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郭昉凌对中山的抗战历史耳熟能详,活动当天,受《香山少年报》编辑部之邀来到现场,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通俗生动的抗战历史课。她结合展厅中的文物和史料,讲述了中山在抗战中经历的重要历史事件,以及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成立的背景与英勇战绩。

  讲解过程中,有的孩子紧握着笔,低头飞快记录下讲解重点;有的凝神望着展柜里的文物,时而惊讶,时而沉思。随着讲解的推进,几个孩子忍不住举手发问:“当时参与战争的士兵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那时候的孩子过着怎么样的生活?”郭昉凌耐心解答,用生动的事例回应每一个问题,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加深理解。

  讲到石门九堡殉难同胞公墓时,郭昉凌说道:村民们在遭受酷刑和禁食的折磨下,依然誓死不透露游击队的行踪;有的甚至被活埋,也未曾吐露一个字。听到这里,有孩子忍不住追问:“他们不难受吗?不害怕吗?”郭昉凌郑重地回答:“当然会,但为了保护游击队的同志、为了抗日大业,他们选择承受一切。这正是他们的伟大之处。”这一刻,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中山人民为抗战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也更加明白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来之不易。

  实地走访,感悟历史变迁

  听完博物馆展陈讲解,同学们跟着郭昉凌的脚步,走向真实的历史现场。“你们看,当年这片土地上的骑楼、平房多雅致,却被日军野蛮侵占。”郭昉凌的声音带着惋惜,同学们的小脑袋凑在一起盯着照片问:“郭老师,这照片里的地方,现在是哪儿呀?还能找到当年的影子吗?”带着疑问,大家继续往前走,很快就到了其中的一处历史旧址——中山纪念图书馆旧址。

  站在旧址浓密的树荫下,有同学忍不住指着树干问:“郭老师,这棵树是不是当年就长在这里呀?”郭昉凌笑着点头,手指向图书馆前的方向说:“1939年10月,日军第一次攻陷石岐的时候,有日本兵就在图书馆前的斜弯处拍过照。那时候镜头对着烟墩山,能看到前面全是矮矮的居民平房,还能望见烟墩山上的塔。你们眼前这棵红棉树,就是从那个年代活下来的‘历史见证者’,看着这里从战火到和平。”

  一手捧着老照片,一手指着眼前的景象,今昔对比格外清晰:老照片里,日军曾举着旗帜在这片土地上巡游炫耀,而这座由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华侨捐建的图书馆,1940年就被日军洗劫一空,馆里珍藏的典籍被抢劫一空。如今再看,旧址旁草木葱茏,西山寺里香火袅袅,空气中满是安宁,再不见当年的硝烟。

  郭昉凌感慨地说:“照片中也可以看到中山变化的缩影,那时中山四水环绕,陆路交通几乎是空白,别说去远地方,就连去沙溪都得靠坐船摆渡,住的地方要是能见到4层楼,都算是人人羡慕的高楼了。现在,从中山去广州、深圳非常方便,30层的高楼一栋接一栋,跟照片里的过去对比,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分享感悟,展望美好未来

  郭昉凌说,带领孩子们追寻抗战足迹,就是要让他们在看照片、寻旧址、比今昔中读懂历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再到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里,藏着先辈的鲜血与不屈。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能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好好读书,把祖国建设得更好。”

  石门村村民的抗战往事让石岐中心小学的洪诗涵内心深受触动,她感动地说:“当时90多位乡亲被日军抓走,即便遭遇酷刑折磨,始终宁死不屈,一个字都没泄露抗日游击队的机密。这让我深深感受中山人民面对侵略者时不退缩、再苦再难也不放弃的韧劲。未来我要好好学知识、练本领,等长大了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多作贡献,不辜负先辈们的牺牲与付出。”

  中山市实验小学的林睿辰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抗战精神对青少年来说,就是要自强不息,努力为国家作贡献。虽然我们年纪还小,但是能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懂法守法、讲文明懂礼貌、努力学习等,这些对我们以后成为对国家需要的人才都有很大的帮助。”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