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以为,在现实的浪潮中,友善已被冲刷得难觅踪迹,直到那次经历,让我彻底改观。那是一个酷暑难耐的周末,我和家人一起外出逛街。路上,我漫不经心地打量着街边琳琅满目的商品,忽然发现前方不远处聚集了一大群人,窸窸窣窣地议论着什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快步凑近,挤进人群,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眼前的一幕让我心头一紧,一位骑自行车的小男孩倒在了地上,额头的汗珠如雨水般不停往下滑落,他双眼紧闭,一动不动,仿佛失去了知觉。然而,围观的人群反应各异:有的好像没看见一样,依然与同伴有说有笑;有的看了一眼便转身离开;有跟我年级相仿的孩子在看热闹,却被大人的一句“有什么好看的”给拉走了。那一刻,冷漠像一堵无形的墙,将男孩与外界隔开。
不一会儿,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议论纷纷,但更多的人是担心自己的善举被人误会。“还是不要多管闲事了。”这种想法道出了围观者的顾虑,原本想出手帮助的我,也被这一想法传染,默默缩回了脚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烈日炙烤着地面,如果没人伸手帮助这位小男孩的话,肯定会出事的。就在我心急如焚时,人群中挤进来一位面目和蔼、穿着朴素的阿姨。她毫不犹豫地蹲下身,轻轻扶起男孩,一边拍着他的背,一边柔声呼唤:“孩子,醒醒!”她的动作温柔却坚定,仿佛周围的一切嘈杂都与她无关。一阵忙活后,男孩虚弱地睁了下眼,但又马上闭上了,但这微弱的反应已经让所有人松了口气。
奇迹般地,围观的人群开始发生了变化,原本冷漠的氛围渐渐被这位阿姨的行为所化解。有人主动为小男孩撑伞遮阳,还有人拨打了急救电话。看此情景,我放下心中的顾虑,递上了手中的矿泉水,还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纸扇为他扇风。不一会儿,救护车来了,小男孩被送往医院。
人群渐次散去,那位阿姨的身影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用最朴素的行动证明:友善从未被现实的浮躁所吞噬。这份善意或许暂时被掩盖,但只要有人愿意勇敢迈出传递温暖的一步,它的光芒便会照亮四周,温暖人心,让冷漠消散,让世界充满温情。
指导老师: 方婷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