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市河长办获悉,2022年,中山共清理整治堆放场、阻水片林、建(构)筑物等占地面积近百万平方米,清拆建(构)筑物面积逾40万平方米,消除了一批河道行洪安全隐患,整治成效显著。
统筹/本报记者 隋胜伟 采写/本报记者 隋胜伟 黎旭升
■发出河长令
向“碍洪”问题说“不”
中山河流众多,城市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然而,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与河争地”等问题仍然突出。保障河道行洪畅通,事关百姓福祉、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根据水利部、广东省水利厅的部署,去年5月,中山市第一总河长郭文海、总河长肖展欣联签了中山市2022年第1号总河长令《关于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和水污染治理的动员令》,吹响了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的号角,号召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坚决完成整治任务。
■镇街闻令而动
以河长制促“河长治”
排查出来的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多是历史遗留的、多年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如何整治?攻坚克难,考验的是基层的执行力、行动力。
各镇街主要领导责任在肩,身先士卒,研究制定整治方案,整合镇街力量形成合力。各级河长各尽其职,镇街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做好政策宣传和有关劝导工作,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配合。黄圃镇努力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力争实现“要我拆”到“我要拆”转变,最终拆除大岑南堤、三乡围、文明围等涉水违建18.85万平方米。东凤镇清拆广东天乙集团炼油厂(原址),清拆面积达到13.7万平方米。
■推进生态修复
以共建共享促共治
“我们以建促拆,让老百姓知道拆了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大家就越来越支持了。”日前,民众街道河长办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众街道在全市率先全面开展涉水建(构)筑物的清拆,发动村民自行拆除涉水建筑。群安村隆丰涌河岸涉水建筑拆除后,如今建成了新的绿色生态空间,为群众休闲提供新空间。这一示范,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为后续拆除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轰隆隆……”去年12月2日下午,民众街道马口滘市场旁的挖掘机启动,拆除了两岸1500平方米框架结构出租屋,腾出河道行洪空间。未来,马口滘涌河岸将建设亲水平台和慢行步道,种植水生植物,修补河岸护栏,利用岭南水乡元素打造多元化的、优美宜人的滨水休闲空间。
民众街道的案例不是孤例。实际上,全市各镇街结合广东万里碧道建设、美丽中山建设等,也对整治后的河道滩涂地进行生态修复,打造优美的岭南水乡环境。黄圃镇结合未达标水体整治开展大岑河岸线整治工程,建设4.2公里碧道。已建成的西江横栏段碧道、火炬开发区同安围碧道等已成为老百姓休闲活动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