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方式,课题组发现中山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每千人托位数4.4,基本达到了国家2025年每千人托位数4.5的目标,但离省下达目标5.7还有一定差距。此外,目前我市托育服务还存在供给总量不足、供需结构失衡、供给模式单一、质量有待改善和机构运营艰难等问题与不足。
●我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总体框架
为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我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建议着力构建如下总体框架:以家庭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多元化、普惠式托育服务基本方向,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用人单位等社会力量广泛有序参与,构建起以村社区为依托的、广覆盖、多层次、多形式、可持续的0-3岁婴幼儿社会化托育服务体系。
所谓以家庭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一是强调家庭是儿童养育的第一责任主体,要引导和培育家长对0-3岁儿童早期发展的意识;二是从目前的需求规模来看,39.4%的0-3岁儿童家庭需要托育服务,而非所有家庭;三是要根据0-3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为其提供健康、营养、生长发育监测、家庭养育指导和早期学习等保育、医疗和早期学习服务。
所谓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是指政府不仅仅是服务监管者,也应当成为服务供给的重要来源。这不仅是儿童托育服务具备的公共服务性质决定的,也符合公众对政府的期待。
所谓鼓励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就是在保证公平、普惠的基础上,尊重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灵活、专业、多元的优势,开发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儿童托育服务,体现效率。此外,还需要严把服务质量监管和从业人员准入门槛,保障服务的专业性和可持续性。
所谓广覆盖、多层次、多形式、可持续,就是在充分尊重儿童早期发展规律的同时,重视城乡分布、收入差距以及户籍等方面的差异性,因地制宜,采取最适合本地实际的服务模式,为全市0-3岁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有效服务。为此,还需要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为照护服务的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专委会的职责包括:制定家庭需求评估的标准,指导主管部门合理分类分流不同家庭的多样需求;制定服务执行评估指标,动态监测服务覆盖面、费用和质量等情况;追踪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为我市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研发科学、实用、本土化的课程资源,指导示范项目点的建设,树立行业标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作用。
●实现总体框架的路径
实现上述总体框架的路径有两条:一是构建基于社区的“2+1+n育联体”服务新模式,搭建整合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社区托育服务站,从而完成服务传递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在全市加强0-3岁儿童托育服务示范点的建设,通过示范点的辐射作用带动全市的体系建设。
所谓“2+1+n育联体”,是由2个市级指导中心(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和托育综合服务指导中心)、1个社区儿童托育服务站和社区周边n种托育服务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目的在于提供多样化的规范服务,以满足不同家庭对托育形式、地点、价格以及时段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换言之,就是要通过“2+1+n育联体”服务新模式的创建,全面推动我市社会化托育服务体系总体目标的实现。
示范点建设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在示范点的选择上,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普遍性、指导性的项目和主体。充分发挥专委会的专家优势,根据示范点的实际情况制定建设方案、精心打造,总结经验,从而为其他示范点创建提供借鉴,最终“以点带面”加速全市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具体来说,可选取若干具备条件的幼儿园、托育机构、医疗机构、住宅小区、工业园区、企业、居家托育点为我市托育服务试点,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各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打通用地功能、消防验收、上级补贴申报等从开办到运营全环节的流程、政策堵点,并适时进行推广。
●完善中山市0-3岁儿童托育服务体系的行动策略
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以现实为基础,逐步推进、久久为功。近期能够采取的行动策略主要包括:一是明确家庭责任,支持家庭养育;二是加大财政投入,提升服务可及;三是鼓励社会参与,扩大服务供给;四是优化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基础;五是完善监管机制,确保服务质量;六是加强部门联动,给予政策扶持;七是做好数据记录,开展跟踪研究。
课题负责人:李亮亮(市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博士、副教授,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课题组成员:陈娟 梅婷一 吴荣开 田易凡 李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