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内地与香港全面恢复通关首日,一辆来自香港的列车缓缓驶入广州南沙庆盛高铁站,车上载着由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的委员和34个香港机构代表组成的香港考察团。
开年以来,随着广东与港澳全面恢复通关,人员之间、企业之间、机构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双向奔赴”正密集涌现。
作为首批完成跨境执业备案的港澳涉税专业人士,永诚税务师事务所香港合伙人张国和说:“我相信会有更多香港的注册税务师到前海执业。”目前,像张国和一样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的港澳专业人士,已有3100多名。
更多创业人才流动在大湾区。袁民忠说,“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拿出1.3亿港元鼓励青年创业团队落户位于广东和香港的大湾区创业基地,目前已招募逾200个团队。
据悉,香港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已参与建立多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及建立两个实验室的香港分支机构,约360个研发项目获得内地科研资金。广东全省科研经费跨境拨付至港澳累计超3.7亿元,惠及十余所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
“特区中的特区”深圳前海,通过适用域外法、定期发布典型案件统一同类案件裁判标准、强化司法对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支持等,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这是前海的鲜明特色。”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曾湃说。
目前,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已引入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法治机构155家,全国16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有8家落户前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也已正式挂牌。
■朝着世界一流,大湾区提速
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经济体量逾12万亿元的粤港澳大湾区,正朝着世界一流湾区加速前进。
随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已集聚独角兽企业51家,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三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
朱伟说,广东将广纳全球创新人才,以5G、集成电路、纳米、生物医药等四大产业创新高地建设为重点,立足粤港澳科技产业创新基础,协同港澳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大湾区产业创新高地。
随着《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初步形成了以前海、横琴、南沙三大平台为支撑,战略功能各所侧重的粤港澳合作平台体系,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前海以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探索深港合作新模式新路径为目标,紧抓北部都会区建设机遇与香港联动发展,共同打造现代服务业全球创新高地。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管理体制融合为引领,加快推进粤澳产业规则标准、市场准入、营商环境和社会民生等规则机制深度对接,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
南沙以实现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为目标,推动与港澳在金融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口岸通关等领域规则衔接,共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新高地。
“大湾区建设正迎来最好的时期,已到了加速发展阶段。”朱伟说。
新华社广州2月18日电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