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文化周刊 新闻列表
~~~——​——对话中山建筑设计师方雄武
~~~——
~~~——
~~~——华语电影《白塔之光》《艺术学院》入围主竞赛单元
~~~——

 
2023年02 19
癸卯年正月廿九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8版 2023年02月19日 文化周刊 扩展 收缩 默认

建筑就是城市的气质
​——对话中山建筑设计师方雄武
香山书房融入城市公园中,呈现出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
▲扫码观看 相关视频
在设计上,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采用了庭院式的结构布局。
  ■人物简介:

  方雄武,建筑设计师。2000年主持设计的“雍景园”项目荣获“国家小康住宅示范小区”称号;2012年-2022年历经10年,主持设计中山市博物馆。

  春节假期以来,“打卡”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的市民络绎不绝。这座白色二层建筑掩映在绿树碧水间,外部动线灵活立体,内部艺术氛围浓厚,各种艺术雕塑、景观小品与图书相互辉映,将文化与自然穿插融合。巧的是,这座建筑的设计师,也是2022年刚刚面世就深受市民喜爱的中山市博物馆的设计师方雄武。负阴抱阳、藏风聚气,在吸收传承中国建筑传统基础之上,方雄武试图打破常规,为城市天际线增添新的风景。“无论隐藏还是凸显,建筑就是因地制宜的过程,塑造城市颜值,提升城市气质。”

  文/本报记者 冷启迪 图/本报记者 孙俊军

  ■建筑如何融入环境? 因地制宜,隐藏或闪亮

  文化学者胡野秋曾经说,文化不是刚需,所以要把它安排在无法绕开的地方,放在轴心位置,刚需可以拿远一点。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新建伊始,就面对一些疑问:“公园的大草坪上建设一栋建筑,是否会有局促感?是否侵占了公共活动空间?……”面对这些问题,方雄武表示,建筑选址会综合政府、社会团体的意见。特别是文化项目,通过比选方案后才最终确定,选址在公园就是希望公众和书房更便捷地交流,滋养读书的风气。

  “但毕竟公众已经习惯了公园的大草坪,对突然多一个建筑,会有一些不理解。我们要做的就是将遗憾减到最小,尽力做到完成后让大多数游客接受、满意。”方雄武介绍,在这个项目上,他们把建筑放在了大草坪末端的边坡上,建筑体量规模控制在600平方米,相对于两万多平方米的大草坪来说只是一角,草坪上人们的活动不受影响,也不会形成压迫感。站在草坪上往东看,城市天际线下方的香山书房,融入城市公园中,呈现出一道新的城市风景。

  如何让建筑恰如其分地融入环境之中,这些年来,方雄武一直在探索。“首先,不同于其他艺术,建筑是人使用的容器,必须好用,以人为本,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建筑只是建筑环境的组成部分,具有从属性,除了具备当下的时代特点和审美要求,它跟周边的环境,应有一个很好的生态和谐,这里说的‘生态’可以是绿色生态或者是更加高级的人文生态,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必然性。比如,悉尼歌剧院,建筑师在海边用了一个风帆的造型,当时是没有人这样做,但几十年过去依然觉得很美,为什么?因为那是悉尼港,海上的风帆和歌剧院是绝配,这也是我最早接受到的建筑文化启蒙。”

  去年5月对外开放的中山市博物馆,是方雄武历时十多年孕育而生的“孩子”。它处于中山传统建筑风貌街区,承载着中山人的时代记忆,项目周边古树名木、保护建筑众多,且近在咫尺,“建筑设计是在客观环境中进行的,设计过程也是一个认识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的过程。在这样一个珍贵的旧城风貌保留区,我们的建筑物绝对不是高调侵入,而是谦逊融入。”方雄武说,历史需要被尊重、被延续,周边无论是不可移动文物,还是普通民居,只有妥善处理与它们的关系,才会让新建筑物像从土里“生长”出来那样自然。方雄武和团队面对各种限制,把它做成了一个隐藏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博物馆。

  但到了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他又采用了一种相反的做法,就是尽量凸显建筑本身的“存在感”。“因为环境不同了,香山书房前方有一个大草坪和湖,周边非常空旷,背景是高低起伏的城市天际线,我们需要塑造一道中间层次的城市景观,吸引游人到这里来,所以在建筑最高的部分,设计了一个向上的尖顶设计,从远处看一眼即见。”方雄武说,如果说大草坪是市民休闲交流的客厅,书房就成了市民文化交流的地方,它和周边环境就自然融合在一起。“做一个建筑,首先要读懂它周边的环境,定义‘建筑’在里面担当的角色。”

  而在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和中山市博物馆内部,方雄武都采用了庭院式的建筑范式。“中国人所谓的负阴抱阳,藏风聚气,依山傍水,来自于老子的《道德经》,还有《易经》,是中国5000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庭院式的结构布局,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有形与无形之间都受到了它的影响。”方雄武说,“但我们无须把它理解得太玄,从现代的角度看,就是强调阳光通风、围而不合、和而不同、尊重自然,这也是我们当代的一种生活态度。设计源自生活,我们设计的时候自然而然也会把这种手法融进去,让建筑空间呈现出一种生态有机的场景,去改善使用者的体验感。”

  ■好的建筑能否改变城市?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地标型建筑助推地区文旅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现象,比如,近有安藤忠雄设计的顺德和美术馆走红珠三角,远有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改变整座城市的命运。一座建筑真的能改变城市的气质吗?

  方雄武表示,成功的案例不可复制,它往往是天时地利人和多方面因素促成。“虽然我没去过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但是了解过这个项目的一些情况。该博物馆建成后,每年的游客量达400多万人次,博物馆的门票收入就占了毕尔巴鄂市收入的5%,连带其他的相关收入达到20%,旅游收入翻了五倍。这确实是‘文化兴城’的一个奇迹。”方雄武介绍,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产钢造船等制造业为主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已经经济衰落,经济急需转型。此时,碰到了经营当代艺术的古根海姆集团,而古根海姆又找到了当时堪称建筑界“毕加索”之称的天才设计大师盖里。盖里结合毕尔巴鄂市的特点,做出了雕塑感极强的金属外形博物馆,而西班牙人的艺术文化底蕴众所周知,产生了毕加索、达利、高迪等一大批当代著名艺术家和建筑家,普利兹克获奖建筑大师在西班牙留下的作品也非常多。“另外,毕尔巴鄂市地理环境极佳,山水相依,交通便达,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业。该市的人口规模和土地规模,相当于中山一个镇街,这种转型,很难复制。不过,我们应该能从中学到东西,就是如何找到我们城市自身的特点,发展自己的城市。”

  方雄武认为,城市需要有真正了解他脾性的建筑,这是对城市自我阅历的信任,也是对城市个性的准确切脉。而好的建筑,来自于一座城市对美的长期追求,以及长久的规划和实施。“所以想清楚了再干,我们这一代干不了,就留给下一代,让有追求有情怀的年轻人继续干。我相信中山一定能发展得更好!”方雄武说。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