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文化 新闻列表
~~~——“渔女献珠——古元水彩画作品精品展”在市博物馆开展
~~~——

 
2023年02 27
癸卯年二月初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8版 2023年02月27日 文化 扩展 收缩 默认

专家学者就中山孙文西路步行街的改造提供“侨思妙想”
以孙文西路为中心 建构华侨历史文化核
张应龙
张国雄
谭金花
外地客来旅游,走过孙文西路,才称得起“来过中山”。
孙文西路在中山历史文化格局中有着突出的地位。
  近日,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中山市侨联、中山市人民政府石岐街道办事处共同举办以“孙中山与华侨侨乡”为主题的2023年中山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研讨会。会前,来自国内、省、市的华侨华人研究专家学者们漫步孙文西路,实地勘察步行街的历史遗存和升级改造情况,并从“侨”的视角,给出了具体而富于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策划/统筹 本报记者 陈慧 谭桂华 文/本报记者 谭桂华 图/本报记者 余兆宇 谭桂华 通讯员 陈伟文

  从华侨文化角度重新规划孙文西路业态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张应龙

  多年来,石岐街道在打造文化强区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孙文西路步行街在上世纪90年代改造后曾经一度辉煌,成为中山的文化名片,可是如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名气虽在,人气不旺。但不论如何,孙文西路在中山历史文化格局中的突出地位难以动摇。在中山新一轮“文化兴城”热潮中,孙文西路以其盛名和基础,依然是石岐街道建设历史文化的主干。我们要以华侨文化为基色,以孙文西路为中心,集合石岐街道历史文化资源,连接周边重点侨乡,建构一个有机的中山华侨历史文化核。

  具体来说,文化旅游区的持续发展需要外来游客的捧场和当地消费者的支持。这就要求文化旅游区要拥有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或者其他地方比较弱的文化特色,才能吸引到外地的游客。同时,文化旅游产品要多一些,不能一下子就看完了,那样留不住游客。外地游客一般是一次性消费,因此,文化区的框架可以相对稳定,重点在于特色突出,吸引眼球,不需要经常更换内容。但是,对于本地消费者而言,他们则需要新鲜的东西,这样才会时常光顾。对此,可以在稳定的大框架之下不定时作一些微调,以满足本地人的需求。

  首先,要对石岐的华侨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整合,描绘完整的路线图,发挥各种文化资源的叠加作用,使石岐华侨文化区的内容更加丰富,延长观赏时间。要加强华侨文化建设,例如,在孙文西路利用侨批局原址建立一个侨批博物馆;再选择一间合适的房子,改造成阅书报社,展示当年华侨支持孙中山革命的情形;或者在岐江河口,建设一个国际移民码头,树立一组出国移民塑像,模拟早期中山华侨出国的情景。

  其次,要从华侨文化的角度重新规划孙文西路的业态。主要包括四类:一类是文博产品,如博物馆、展览馆、文创店等;一类是不同层次的酒店,酒店的风格要突出“侨味”,类似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侨生客栈”那样,可以考虑将思豪大酒店重新装修成夏威夷风格或者南洋风格的酒店;一类是各种外国饮食和商品店,引进各种外国美食和外国旅游商品,例如秘鲁餐、夏威夷餐、澳洲餐、南洋餐等,从店铺装修到员工服装都要有“侨味”,打造一条华侨风情街,与其他大商场经营产品形成差异化;还有一类是发展“深夜食肆”,将步行街一些店铺的经营时间延迟到深夜,与其他地方营业时间错开。

  此外,基于步行街现在有一些砖木结构的危房,只能在一楼做生意,楼上无法使用,甚至面临拆掉的风险。其实可以保留前面临街的那堵墙,整改后面的结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侨房原风貌,同时也保障建筑安全。

  打造孙中山文化资源挖掘研究展示的高地

  广东五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张国雄

  孙中山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纽带。孙中山与华侨侨乡的品牌在潮汕、梅州、江门是做不了的,只有中山能做,而这一部分内容正是新时代侨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来说,我们用孙中山资源做好新时代的侨文章,一定要突出孙中山对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重要性,包括博物馆的布展、孙中山文化资源的讲解要跟国家战略结合。

  如果我们按照这个路径来走,有关孙中山的展示、孙中山的研究,可能要从更广阔、更大的视野来做。比如,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有相当一部分在海外,而且在海外留有遗存,新加坡是最典型的,芝加哥、旧金山也都有,当地的华侨社团都有保存维护。

  回到石岐来说,就要把孙中山的时代特征、世界性影响,以及他对中华文化形成的纽带作用,在这里进行集中展示,形成孙中山文化资源挖掘研究展示的高地。正如前面所说,这个任务只能由中山来完成,别的“山”、别的市都没有这个资格。现在,以孙文西路为核心的石岐街道已经开了一个好头,这个时代课题要好好做下去。

  实现文化遗产保育与侨乡城市化建设自然统一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暨建筑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谭金花

  侨乡遗产是华侨华人在祖籍地的根,起着连接海外华侨与祖籍地的纽带作用。侨乡的城市化建设应该考虑海外华侨华人的故乡情结,尽量留住他们的祖辈在侨乡的遗产,通过遗产来维系华裔与侨乡之间的感情。唯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目标,才能把侨乡遗产保育工作做得具有现代意义,跟上城市化建设进程发展的步伐。

  对于孙文西路来说,无论是要保护侨房还是重建街区,都要注重文化遗产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人、遗产、社区之间的和谐关系。很多人太关注建筑等物理上的东西,没有关注这个区域中人的问题,这是不完整的。此外,我们在保护和改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严谨。比如我在孙文西路看到了一种像笔杆一样的树,它肯定是后期加种的,因为当年华侨对这种树极其敬畏,只有在学术建筑物周围才会种这种树。类似的问题其实都不大,但如果小问题积累多了,就会影响街区的整体气质。当然,我们并不是拒绝发展,更非凝固历史、阻止改变,而是在时代变迁中正确应对改变,要注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育,并以社区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

  近年来,我们以行动证明了这个运营模式,就是学术引领、公众参与、企业管理、政府支持。这也是目前文化遗产管理领域最推崇的一种建筑运营模式,很多国家、地区都在实施。实践证明的结果就是遗产可以活化、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可以得到保护,很多本土居民参与其中,很多游客来了又来。

  投资5.4亿元启动

  香山古城一期建设

  石岐街道党工委书记劳国南

  石岐作为中山文化的发源地,一批又一批海外的华侨侨胞走出石岐,同时通过自身的奋斗努力反哺家乡、回馈家乡。可以说,讲起中山的侨文化、侨历史,肯定离不开我们石岐。孙中山先生出生在翠亨村,也跟石岐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我们在1925年把石岐最繁华、最重要的一条街道改成孙文路,所以现在很多华侨华人,包括其他朋友来到中山,第一肯定先去中山故居,第二肯定到石岐走一走孙文西路,这样才称得起“来过中山”。

  在中山“一区、一城、一馆”的三项建设任务目标中,“一城一馆”(香山古城与香山名人馆)目前已基本敲定落户在石岐。我们今年也规划了有关项目和活动,特别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投资5.4亿元启动香山古城保护活化工程项目一期建设,也就是中山人引以为豪的孙文西路一带历史街区的改造。按市委要求,明年春节要为市民呈现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又有着崭新生机的文化街区。

  研讨会专家们的建议对于石岐街道的发展意义深远。接下来,石岐街道将马上组织调研考察活动,向江门学习侨文化工作的先进思路,成立石岐文化发展联盟,成立文化发展基金,确定石岐文化事业和产业整合发展的主题,同时筹划首届中山石岐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助力石岐街道打造岐江和滨江文化产业带、香山古城、岐江新城优质产业平台,尽最大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