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焦点 新闻列表
~~~——戏剧大家为中山戏剧创作指路:立足本土,关注当下,找准定位,强强联手

 
2023年02 28
癸卯年二月初九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4版 2023年02月28日 焦点 扩展 收缩 默认

中山如何更“有戏”?
戏剧大家为中山戏剧创作指路:立足本土,关注当下,找准定位,强强联手
大型红色题材原创粤曲音乐剧《朝夕星辰·杨殷》被评为广东省文艺创作重点选题剧目。图为该剧演职人员在认真排练。资料图片
昨日,“湾区有戏·走进中山”戏剧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温泉宾馆举行。
“广东省戏剧家协会采风创作基地”揭牌仪式。
  2月27日,“湾区有戏•走进中山”戏剧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中山举行。座谈会上,国内戏剧界著名专家学者与我市戏剧工作者齐聚一堂,围绕“如何利用中山名人文化资源推动中山戏剧创新发展”“新媒体时代如何加大对中山优秀戏剧家和戏剧作品的宣传力度”“中山戏剧创作者怎样锻造作品的活力和适应力”等领域踊跃发言,共同推动中山戏剧高质量发展。

  文/本报记者 杨彦华

  图/本报记者 缪晓剑

  做“一时”也要做“一世”

  艺术要靠长时期的积累

  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剧作家喻荣军认为,要想整个地方戏剧的发展有长久的可能性,有一个关系要处理好,做“一时”做“一世”。大概20年前当很多开始建造自己的大剧院时,我们就有讨论,只要有钱,做大剧院是比较容易的。虽然各种奇怪的、不见得真的符合剧场演出的剧院在全国很多,但是现在大家做大剧院都比较理性化,也是属于政府需要、市场需要、观众需要的。现在如果发展文化,“一时”做对未来有很深刻的影响,对戏剧的发展也很有影响。“一时”做是必须的,用全国的专家,各种力量挖掘当地的素材。珠海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和经验。

  另一方面做“一世”,这是非常难的,毕竟用人和培养人方面非常难。我们要有自己的剧场、剧团甚至是作品,这是百年树人的过程,不是那么简单的。此前大家在讨论时都非常关注戏剧进校园效果不大,戏剧进校园要做几十年可能才会有一些效果,今天带一个戏到一个校园去大家喜欢,明天这些学生们就必然会走进剧场?这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做戏剧教育部分,反而是现在从政府到剧协,到各个机构要有更多力量去做,并且要非常理性化地去做。做事情要像孙中山先生那样,那么多年来前赴后继,这一精神也要用在做艺术上。

  喻荣军表示,“高质量”从哪里来?就像我们谈美国的百老汇、英国的伦敦西区,我们有的时候说这个地方是商业化非常高,也是艺术质量非常高的地方,但是它是由无数个剧场才能撑起百老汇的成功。现在的误区是谈产业时忘了工艺,只谈金字塔尖的部分,塔基的部分没人谈,其实塔基的部分就是政府所作所为的部分。

  借力全国顶级人才 发掘高质量题材

  在座的专家大多是资深的剧作家、编剧、表演艺术家,他们普遍认为好的题材才能成就好的作品。很多专家重点谈到了人才话题,地方文艺要发展,借力全国顶级人才是一个很好的路子。能凝聚一批有情怀、有担当、有责任,愿意深耕的艺术家共同建设中山的戏剧,这是让它有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的前提。

  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李伯男认为珠海演艺集团的成功之处便是仰仗了全国的专家,全国大量的顶尖人才的引入,他们才在短时间内做出成绩。

  他认为每一个有情怀的文艺工作者如果真的遇到丰厚的历史文化题材,看到这座富矿,都应该产生这种“种庄稼”的人生冲动。李伯男举了珠海的案例。这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珠海演艺集团,里边有话剧团、歌舞剧院、民乐团、舞美中心等。李伯男是珠海演艺集团的艺术顾问, 还是珠海话剧团的艺术总监。他担任导演参与了珠海演艺集团的开门大戏《龙腾伶仃洋》。从2019年年初采风,8个月时间完成首演,2年多时间拿大奖。从首演到今天演了近百场,收获了无数观众的荣誉。

  李伯男认为,这些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案例。中山有很多历史文化名人,可以说是写不尽、开掘不尽的,他们都是很好的文化名片。当然,这里边有最闪光的一张名片,就是孙中山。

  李伯男表示,戏剧的高质量发展,要有高质量的题材,比如他们当年围绕港珠澳大桥创作的《龙腾伶仃洋》这个戏,跟这个题材的高质量有最直接的关系,它作为一个地缘非常奇特的地方,不仅是一座实体的桥,还是一座复兴的桥、圆梦的桥、同心的桥。这么一座世纪大桥、世纪工程,主创人员传递给观众的文化内涵是:它带给我们这种民族尊严,带给我们精神力量。主创人员成功抓到了这个戏的题材核心,那么便有了这样的一个高质量作品。

  立足本土 大戏小戏并进

  有专家指出,永远借力也不是解决根本的办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得立足本土。

  上海淮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淮剧团)团长、剧作家龚孝雄认为,中山的戏剧发展问题,根基是中山,主体是戏剧。因此要立足中山的现状,盘好家底再谋出路,因为太高的目标或太大的方式,不一定抓得住。

  讨论中山的戏剧发展,最关键的是立足于中山现有的题材资源和创源力量,现在中山市有火炬开发区歌舞团和香山粤剧团。目前来看,中山的创造资源非常丰富,不仅是文化名人,还有大量其他可以用来做戏剧创作的题材资源。

  龚孝雄表示,高端的艺术创作,很重要的一块是群众文艺创作。专业与群众文艺要相结合,不能只打造专业作品,大戏与小戏齐并进,大戏要做,小戏也要做,小戏更贴近于老百姓,获奖作品要做,人民群众喜欢的作品也要做。广东粤剧这个剧种老百姓很喜欢,应该考虑多元维度的发展,让大戏小戏都不缺乏。

  一般的作品,歌舞团可以做,如果真的要做大作品怎么办?就中山目前的资源力量来看,创作人力量是不够的,那么该如何解决呢?一是中山与外省市携手,共同出品互惠互利。比如萧友梅,他是中山人,他是中国的现代音乐教学和现代音乐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人物。拿出这个题材,跟上海音乐学院合作。萧友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上海音乐学院有学生资源、音乐剧资源、教授资源、创作资源。

  龚孝雄建议,在现有情况下,立足当下中山的戏剧资源和人才资源,这样的做法是可行的。换言之,做一些我们真正能做的,务实地引进外来力量,大家共同出品,实现双赢。

  关注当下 挖掘更多的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和新人物

  还有的专家说要关注年轻人的审美趣味,以及运用新的媒体技术来展现戏剧。

  顾雷是北京市树新风剧团艺术总监,他是一位青年编剧、导演。他说,“如果让我来中山做一个戏我会怎么选题?中山对我来说,在来之前有两个联系。第一个知道孙中山先生是在这里出生的,中山因此而命名。第二我有一个大学师弟,本科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又去北京打工,可以说在北京的大厂里打工,不是特别如意,回到中山接手他父亲的工厂。我们俩经常通电话,他跟我聊起如何接班的种种事情,例如中山有很多这样的工厂,他厂子里的年轻人是什么样的,他们平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和他父亲的冲突是什么样的。直到前两年他父亲患病了,不得不把这个厂子真正交给他,他觉得他比他爸干得更好。”

  顾雷说,如果让他来中山创作一个剧本的话,他可能会选择“接班”这样一个主题来做,因为中山是以制造业发展起来的。说高质量的发展,其实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新陈代谢,他从他父亲的手里接过来,他有他不同的思路。师弟说很多二代接班的情况不是很好,但他自己做得很好。

  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经典形象能成为一个时代文艺重要的标识。要不断地挖掘更多的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和新人物。顾雷认为,像中山的工厂两代人的交替,可能正是新时代里面的新人物。这几年的电视剧创作特别好,有一些不错的作品,《人世间》记录的是一个时代。过去能让我们记住的,广东的《打工妹》都是记录一个时代的普通人和平凡人。

  相关新闻

  “广东省戏剧家协会采风创作基地”授牌仪式在中山举行

  擦亮文化名片 挖掘时代精神

  本报讯(记者 杨彦华 缪晓剑)2月27日,“广东戏剧家协会采风创作基地”授牌仪式在中山举行。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薛长绪,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挂职副主席郝勇,广东省文联戏剧电影电视工作部主任、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林金洲,中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孟开,中山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江梅出席活动。

  “广东省戏剧家协会采风创作基地”是全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省级戏剧采风创作基地,将借助广东省文联、广东省剧协“湾区有戏”“广东戏剧 名家传承”等品牌戏剧活动,助推我市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描绘美好生活、彰显香山文化、蕴含时代精神的优秀戏剧作品。

  据悉,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戏剧领域近年来成果颇丰,全市共有30多件戏剧作品在省级比赛中获奖,戏剧小品《莲心茶》《回家》《违约》等获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戏剧小品《一公分的爱》《紧急处理》《特别的缘分》等获得广东省戏剧曲艺花会银奖;话剧《风起》获得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三等奖。广东香山粤剧团创作的《血沃共和花》《南国菩提》《临川四梦》分别参加十一届、十二届、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获得多项大奖。大型红色题材原创粤曲音乐剧《朝夕星辰·杨殷》被评为广东省文艺创作重点选题剧目。

  让戏剧从舞台走向大众

  全国各地戏剧名家齐聚中山,为中山戏剧创作、文艺发展、文化繁荣建言献策,同时了解中山在落实文化强省、文化兴城、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战略部署,宣传推介中山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正所谓一举多得。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中山,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走出了郑观应、吕文成、萧友梅、黄苗子、方成、郑君里、刘斯奋、李海鹰等一批文化巨匠。这些名家学贯东西、思接千载,在不同专业领域各领风骚。

  中山的戏剧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创作土壤丰沃,戏剧作品丰富,近5年来共有30多件戏剧作品在省级比赛中获奖,成为中山文艺高质量发展的一张名片。

  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中山文艺创作人才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积极投身到火热的时代潮流里,创作出立意深远、视野广阔、以情动人、以美启人的具有鲜明新时代特色的作品,共同筑就新时代中山文艺新高峰,在书写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中彰显文艺担当,助力中山高质量发展。

  讲好新时代戏剧文化创新传承故事,持续引领文化行业发展新标杆,需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尤其是以“科技+”的方式赋能高质量发展。

  比如以《朝夕星辰·杨殷》《南国菩提》新剧为例,在做好传统的舞台演出的同时,更应该以数字化的方式扩大传播,甚至对服饰、乐器等有形文化数据和戏剧动作、仪态等无形文化数据进行技术改进、融合,使戏剧的数字化不断迭代,推动中山文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当前,中山正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全市文艺队伍要紧扣新时代主题主线,致力创作一批具有中国风骨、岭南风格、中山风采的精品力作;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展示好中山人的精神风貌,反映好中山的变化;要始终与时代同步,努力让戏剧从舞台走向街头巷尾,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贡献文艺力量。本报记者 何腾江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