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5版:新闻 新闻列表
~~~——
~~~————解析板芙镇里溪村乡村文明的三个切面
~~~——
~~~——
~~~——
~~~——
~~~——
~~~——
~~~——
~~~——
~~~——
~~~——

 
2023年03 15
癸卯年二月廿四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5版 2023年03月15日 新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一场“融”为一体的田野调查
——解析板芙镇里溪村乡村文明的三个切面
被农田包围的里溪书屋环境优美,建筑风格别具一格。
  2月中旬,大学生廖政扬再次来到板芙镇里溪村,继续他的社会学田野调查。去年暑假来的时候,环山路的泥泞几乎淹到脚踝。半年后再访,整修一新的环山风光径蜿蜒在山岭与清风间。4公里走下来,别说泥泞,尘土都沾不到多少。

  和小廖一样,许多人都惊讶于里溪“蝶变”之快。不过是一个寒暑交替的工夫,格调高雅的香山书房建成了,功能多样的“五育基地”落地成型了,满载着居民和游客欢乐时光的60亩亲子大草坪铺好了,甚至连音乐派对、围炉煮茶、文创市集等时髦“玩法”一股脑都来了——里溪要“火”了吗?里溪人准备好了吗?在全市上下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语境下,里溪加强乡村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在哪?

  文/本报记者 谭桂华 陈雪琴

  图/本报记者 缪晓剑

  ■看得见的“融洽”

  廖政扬的田野调查,始终在一片融洽的氛围中进行。这份“融洽”一方面来自他朝夕相处的村两委班子,另一方面来自广大的里溪村民。

  里溪村第一书记范展颢工作时常把小廖带在身边,让他沉浸体察到最日常、最真实的乡村生活秩序。范展颢认为,乡村生活离不开精神文明的指导,而乡村文明的魅力就体现在事无巨细的琐碎日常里。在里溪,谁家生了娃、谁家娶媳妇、谁家准备生日诞……几乎所有“公事”都要“公办”——“公开”的“公”,“公共”的“公”。甚至就连开春培育青菜苗,家家户户都会多育出一些,以便于与街坊们分享。

  既是村民也是村干部的吴金耀,在里溪生活工作了20多年,不仅熟悉村里的每个人,连村头的树木、河边的老房都能讲出许多故事来。街坊们亲切地称她“耀姐”。总是笑吟吟的耀姐自带“融洽感”,她常常义务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定期为他们买米买菜,送医查体,不少村民都对耀姐竖起大拇指。“不只是我,我们里溪人都是这样的。像我的邻居,常常在我加班的时候帮我带孙子呢!”耀姐笑道。

  吴金耀临近退休。退休前她积极发动本村年轻人古翠焕回乡就业,“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有知识,有冲劲,有责任感。”为了给年轻人更大的舞台,耀姐发扬高风亮节主动退居二线,让古翠焕等年轻人在基层一线大展身手。不过,当他们遇到情况复杂、急难险重问题时,耀姐总是手把手教他们具体处理方法,让年轻人在实战中获得历练与成长。

  这份渗透于里溪公共生活和个体领域的“融洽”,是里溪看得见的“文明”,更是里溪走得更远、发展更好的精神基础。

  ■流动中的“融合”

  倘若漫步在里溪月角街,“围炉私茶”的老板王小林一定会热情地跟你打招呼。驻足观察,店铺装饰古朴,四处充满“轻煮岁月慢煮茶,春日围炉话人生”的闲适氛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王小林自从1999年来到中山后,便在板芙成家立业。这两年眼看着里溪村软硬件设施越来越好,他瞄准商机开了一家风靡社交圈的“围炉私茶”。“刚开业不久,生意还可以,特别是周末,一家人常常要忙到夜里12点。”王小林说。

  “围炉私茶”斜对面,是“00后”叶逢雨经营的简餐店。店铺背靠青山,一大丛茂盛的竹子弯下腰来,为这间“老房新店”增色不少。叶逢雨说,里溪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但在人流量密集的村史馆、花田一带并没有便利商店,“游客玩累了,想就近买杯饮料、吃个便饭,都挺困难。”所以,叶逢雨带着自己专利设计的自动售卖机来到里溪,在为里溪增加旅游配套的同时,他又租下一间房,精心改造成充满艺术气息的餐厅,被不少游客称赞“好他条”(粤语,“好舒服”之意)。

  据统计,小小的里溪村近年来至少吸引了上百人到村发展。四川人魏永华10年前到里溪创业,如今已有多家分公司,总部始终留在里溪;辗转多地专业种植葡萄的江门人吴超辉9年前落脚里溪,一直没有离开;还有之前在市区从事“白领”工作的古翠焕、蔡亦文、林永志、林丽雅等年轻人先后回到里溪村,现已成为爱岗敬业、服务村民的村干部。

  在大学生廖政扬看来,以亲属关系、宗族关系、地缘关系等为主要构成的传统乡村人际关系网络正在发生变化。就像以上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汇聚到里溪,他们在流动中实现了新的“融合”,为里溪乡村文明发展贡献了新的内涵。

  ■打破时空的“融贯”

  在“多面”的里溪画像中,至少有一面属于传统,一面属于前卫。两个面向看似背道而驰,其实却互为根本,从未割裂。

  穿过石板街,走过大榕树,便来到月角书馆,12幅书法碑刻作品呈“L”字排列在回廊处。据范展颢介绍,这是今年里溪村刚刚完成的文旅项目“月角诗廊”。多位中山籍书画名家以书法形式,围绕红色里溪、人文里溪、绿色里溪等内容,向大家展现了广东省农村改革先行地里溪村的革命历史、改革故事和自然风光。

  其中,位居榜首的是中山市书法协会原主席黄衍增先生的作品。他在作品中缅怀了兄长黄衍枢烈士以及其他为里溪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战士们。1939年,中共党员黄衍枢被组织派往深湾月角村(今属里溪),以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团结当地群众,秘密宣传抗日,动员他们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今天的月角书馆,也正是革命先贤当年宣传抗日救国的主要场所。

  明媚春光中,一幅书法作品将历史和今天巧妙连接在一起。这种打破时空界限的“大融贯”,恰是里溪村不断走向振兴的“根魂”和精神文明支柱。

  里溪村蕴含着革命老区、顽强抗日、“联产到劳”改革精神、党建引领村民共同富裕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进入新时代,中山市十分重视里溪农村改革经验,启动里溪村全面建设。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中山市社会建设研究院院长匡和平表示,这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而且在里溪各项建设及发展规划中,最重要的是要坚守‘红色’这一底色不动摇,通过对红色文化、红色文明更好地挖掘与宣传,让红色故事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从而构建农业农村改革红色记忆的精神家园。”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