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午,记者走进该企业的五金冲压数字化智能化车间,这里用上了智能化生产线和智慧AGV小车物流系统,大幅减少了许多过去人工操作的粗重活。据副总经理李成武介绍,该车间是企业前后3次迭代的成果,获得2022年中山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
如今,伊莱特许多制造车间也同步朝着这方向升级;下一步,企业准备进一步申报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未来企业计划打造“互联网+”示范工厂。李成武说:“制造业当家,制造是基础。制造能力一直是我们的优势。未来我们计划通过几年时间,努力实现产值翻番的目标。”
文/本报记者 黄凡
图/本报记者 文波
3次迭代
五金冲压车间变智能
伊莱特一直在小家电领域精耕细作,是电饭煲制造的“隐形冠军”。目前产品的品类因应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有电饭煲、炖锅、空气炸锅、烤箱、煎烤机等。企业生产的产品有85%零件实现自配,在同行业处于较高水平。
在企业五金冲压车间入口处,一块生产汇总看板显示着车间多条生产线的实时排产和生产情况。这里,107台关键自动冲压设备通过声纹检测转化数字化数据展示在IOT平台上,实时展示设备开动率、生产产能、空转时间、生产有效时间、设备OEE等。
自动上料、自动生产,这个车间每条产线的生产环节已实现较高程度的自主生产。机械手配合着自动滚动的铝卷,将切割好的铝片送入切割设备进一步加工。随着咔嗒、咔嗒声响,铝片被切割成一个个圆片。这些按规格切割好的圆片,随后将被配送到各条冲压设备加工,自动制作成初步的内胆、铝盖等。车间每条生产线只在末端见到一到两名操作人员,他们负责留意机器运行状况,同时检验生产出来产品是否合格。
生产出来、经过检验的成品,被放在工作台上。此时,AGV小车接到入库指令后,自动将盛满产品的工作台拉走,自动乘坐电梯,自动归入楼上的仓库。
一台5G+AI检测设备正在试运行,用于检测刚冲压完成生产的保温罩品质。据车间工作人员介绍,设备通过抓拍和AI算法,能识别不良产品,对于合格产品予以通行;对于有缺陷产品则进行分析,自动往“报废”和“返修”的箱子投放。
“还没改造前,我们的五金加工,还是非常传统的制造方式,三四百号人,一年才做1个多亿的产值;现在不到300人,可以做到3个多亿的产值。”李成武说,数字化自动化的效益非常明显,促使企业制造效率和规模提升了许多。
李成武说,该车间还要继续进行第四代的迭代,改进柔性制造的不足之处,让产线运作更柔性灵活。
有了数字依据
决策不再“拍脑袋”
伊莱特从成立之初,便将制造环节当作“立企之本”。李成武说,制造为“品牌”提供最基本的基础,基于此,企业不断练制造的内功,发挥自身在产业链的比较优势。
近年来,企业加大投入,用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制造能力,每年软件平均投入超千万元,数字化智能化投入累计达七八千万元。不仅五金冲压车间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其他几大主要生产车间也实施了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该企业信息化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上线ERP系统。2018年,企业成立了IT团队;2019年,开启基于5G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2020年,伊莱特就成为省5G+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实施单位。企业在2020年新建厂房时,专门布置了5G基站。
李成武表示,数字化带来的变革效果十分明显。企业通过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了管理效率,推动了管理变革;实现业财一体,数据实时、透明,各经营体独立核算;提升生产计划效率;提升质量控制能力。
此外,数据让企业的决策有了依据,更为真实准确。数据为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理性化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基于数据的内部评价十分客观,不再是人为的感性因素,不是喜欢谁就觉得谁好,而是由数据说话,对于整个内部管理,也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环境。”李成武说。企业发展得怎么样?数据会提供客观的答案,这对于每个管理者也是无形的压力,会时时保持动力。基于市场趋势和大数据分析,伊莱特还准备开拓不锈钢领域的市场,进一步做大企业体量。
目标是打造
“工业互联网+”数字工厂
经过20年的发展,伊莱特已经从简单的OEM、ODM发展到品牌合作,企业跟品牌方之间不再是代工模式,而是深度合作。“目前客户向我们提出开发需求意向,我们通过专业设计研发团队队伍,为客户制定整套产品企划、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产品生命周期规划、售后等全系列多品类整体解决方案。”李成武说,“成熟产品可以通过品牌定位,为客户制定系列化的产品线。”
伊莱特未来计划构建工业互联网+数字工厂,通过数据平台,实现生产透明化、内外上下游互联互通、自动化及互联。伊莱特将作为“链主”,把20年沉淀的能力“平台化”,与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深度绑定,打造成一个共享、复制、数字化的生态平台,带动小家电产业集群抱团发展。
中山实施“制造业当家”也为伊莱特带来发展机遇。伊莱特扎根中山,继续增资扩产的目标得到了支持,也有信心将步子迈得更大一些。据李成武介绍,公司计划在五年内体量再增加一倍,争取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