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5版:焦点 新闻列表
~~~——本报记者随全国百家党媒采访团深入广西柳州,领略该市“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的神韵

 
2023年04 04
癸卯年闰二月十四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5版 2023年04月04日 焦点 扩展 收缩 默认

一车风行 一花倾城 一江旖旎 一粉飘香
本报记者随全国百家党媒采访团深入广西柳州,领略该市“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的神韵
▲百里柳江市区水域出现平流雾景观,江边盛开紫荆花与平流雾相互映衬。
▲五菱宏光MINI EV敞篷版车型吸引大家纷纷乘坐体验围观。
▲采访团参观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夜幕下的百里柳江。
  “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这是网红城市广西柳州的豪言,也是无数到过柳州旅客的评价。这个与中山相距500多公里、GDP体量接近的城市,何以成为全国汽车工业重镇?工业重镇何以兼有全国最优地表水?一树紫荆怎样成就一座远近闻名的“花城”?一碗螺蛳粉怎样成功“破圈”俘获海内外众多吃货的味蕾……关于柳州,有太多令人惊奇的追问。

  3月30日—4月1日,200多名来自全国百余家地市党媒的社长、总编和新闻业务骨干走进柳州,探寻这座网红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奥秘。本报记者随着采访团一起,看柳州如何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何用工业思维种市花“种草”美食,实现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并行。

  文/本报记者 陈浩勤 魏静文 图/柳州日报

  “一台车”

  全国每生产十辆,就有一辆来自柳州

  暖洋洋的3月,漫步在紫荆花渲染的街道上,在匆匆的车流中,记者看到许多东风风行S50EV、五菱宏光MINIEV等柳产新能源汽车。

  东风柳汽柳东基地、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柳工全球研发中心……记者随采访团的足迹走进柳州市汽车产业和工程机械产业,了解企业发展历程,近距离探访“柳州智造”成果,触摸柳州跳动的工业脉搏。不少媒体“大咖”发出感叹,“很科技,很现代,很新奇!”

  重卡房车乘龙T7旅行家,自带一室一厅一厨一卫,这个温馨的“大块头”吸引了陕西榆林传媒中心党委副书记王浩的目光。他说:“柳州的汽车品牌在全国范围内都很有知名度,今天一来看,这里不愧是汽车之城。在亲身体验到汽车工业前沿科技以后,我们对国产汽车的综合竞争力更有信心了。”

  超大的屏幕、可以加热和按摩的座椅、时尚潮流的外形……风行系列车型吸引大家纷纷乘坐体验。无锡日报民生热线部的年轻记者张子秋详细询问工作人员新能源车型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安全性能等。“这些车设计在年轻人的心坎上了。”他说。

  据介绍,2022年,柳州凭借6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次于西安、上海,高于深圳、重庆。全国每生产10辆,就有约一辆来自柳州。

  这份成绩的背后,展现了这座“汽车拉着跑的城市”敢为人先、实干创新的精气神。

  1933年,广西第一辆木炭车的诞生,掀开了柳州乃至广西工业发展的第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柳州又相继诞生了国内第一台汽油机、广西第一辆汽车、广西第一辆微型汽车等,屡屡填补广西乃至全国汽车行业的空白,逐渐确立全国知名大汽车城的地位。

  如今,作为全国唯一拥有一汽、东风、上汽和重汽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企业的城市,柳州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拥有规模以上零部件生产企业超300家,培育出了“五菱”“宝骏”“乘龙”“风行”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知名品牌。

  近年来,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崛起,柳州乘风破浪,形成了政企联动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柳州模式”。该模式让全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也成为全市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加速转型的引擎。

  去年,东风柳汽汽车出口再创历史新高,目前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70个。东风柳汽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程源告诉记者。

  “一朵花”

  近三十万洋紫荆“千树万树梨花开”

  洋紫荆是柳州市“市花”,也是柳州城市新名片。

  山东德州日报社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田洋是第一次到柳州采访,在这几天的活动行程中,她一直沉浸在满城绽放的紫荆花里。当与采访团成员一同到达市民广场进行采风,看到紫荆花下市民、游客的笑容时,田洋对柳州城市名片之“一朵花”,感受更为深切。

  “紫荆花很美,柳州也很美。”田洋说,紫荆花色彩明艳又不张扬,很温润,和柳州人给人的感觉一样亲切、温暖。

  “柳州这张‘名片’太亮眼了,沿途处处可见的‘一朵花’,让人拿起相机不愿放下。”河南商丘日报社副总编辑张富义表示,柳州通过讲好“一朵花”的故事,展现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目前,共有近30万株洋紫荆遍布柳州,柳州也成为全国种植洋紫荆最多的地方之一。

  洋紫荆自20世纪30年代引进柳州,种植于柳州市柳北区沙塘镇一带,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柳州街头,妆点城市。1996年,柳州市政府审批批准控制酸雨污染的40条措施,其中“绿化”成为园林建设的主基调;2002年,洋紫荆成为城市绿化的主力树种之一;2006年,洋紫荆开始大规模运用于街道和公园绿化。

  伴随洋紫荆的成长,柳州逐渐也有了一座“花园城市”的雏形。2012年至2018年,柳州分两步走,分别实施了“花园城市”1.0版和2.0版建设,让全市形成了“一花为主,四季可赏”的景观格局。

  洋紫荆虽然来自外地,但在柳州市已建立一套标准化、系统化的洋紫荆快速培育模式。 2022年,选送200多颗洋紫荆种子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2023年,让30余株“太空洋紫荆”成功发芽。目前柳州本地培育洋紫荆植株的量已高达95%以上。

  柳州用融入血脉的工业思维栽培洋紫荆,并在鹧鸪江大桥附近建设了“中华紫荆园”,将其打造成“宜居城市、紫荆花城”的最重要展示平台。

  每年3-4月,30万株洋紫荆一同绽放,呈现出“半城山水半城华”的美妙景致,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赏花,催生出“赏花经济”“紫荆文化”,让柳州这座工业城市享受到生态旅游发展的红利,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一碗粉”

  “百亿级世界网红”的惊奇

  柳州螺蛳粉特色产业从街边小吃到“百亿级世界网红”,成为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在这次来柳州采访之前,湖南常德日报社党组成员、副社长兼副总编辑魏仙耘从未吃过柳州螺蛳粉,她对柳州螺蛳粉充满好奇:“一碗小小的柳州螺蛳粉是怎么发展成为大产业的?”

  带着疑问,魏仙耘和采访团成员一起走进位于鱼峰区洛维工业园的广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找寻答案。通过实地探访柳州螺蛳粉文化展览馆、预包装柳州螺蛳粉生产一线。

  当听到“2022年预包装柳州螺蛳粉销售收入达182亿元”时,魏仙耘十分感慨:“我们常德也有很好的米粉,

  却没有发展成柳州螺蛳粉这样的规模,值得学习和借鉴。”

  螺蛳粉据考证是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谷埠街一带的夜宵摊兴起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柳州螺蛳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俘获了众多食客的味蕾。

  2014年预包装螺蛳粉问世,开始“飞”往中国各地,甚至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地。从“路边摊”到“工业园”再到“俏全球”,柳州螺蛳粉成功“出圈”,让世界为之惊叹。这是柳州用工业思维发展特色产业的成果。

  近年来,柳州市在各区县打造一批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基地,通过“总部+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大力种植、养殖螺蛳粉原材料,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在预包装柳州螺蛳粉诞生后不久,柳州就明确了“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即编制一个规划、讲好一个故事、严格一个标准、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设立一个柳州螺蛳粉检测中心),先后出台了促进螺蛳粉产业发展等系列配套文件,在资金投入、税费减免、基地建设、创新研发、品牌扶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并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目前,这碗“小米粉”已成为串联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大产业”,柳州螺蛳粉企业已达127家200多个品牌,如今各大产业园区已经涌现出许多亿元甚至十亿元螺蛳粉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产业链上的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带富了一方老百姓。全产业链共创造就业岗位30多万个,带动5500户贫困户共2.8万贫困人口脱贫,袋装螺蛳粉出口超5256万元,远销美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仅用5年时间,袋装螺蛳粉销售收入就从2015年的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0亿元,2022年袋装螺蛳粉销售收入更是达182亿元,成为“百亿级世界网红”。

  “一江水”

  全国水质冠军“三连冠”

  柳江清清迎客来。今年以来,纷至沓来的外地游客,在柳州水上公交站台上排起长队,花3元乘船观赏奇山秀水。

  夜游柳江后,重庆市江津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副总编辑贺宝胜说,重庆山高楼高,对比起来,柳州的绿水青山很娟秀,让人不由得沉醉在粼粼水光中。

  柳江全长逾千里,其中自到达柳州市区时,从上游的露塘,到市区下游的洛维,全长55.5公里,最为宛转曲折,恰如一条玉带缠绕城垣,青峰点缀其中,入城百里方出,被柳州人称为“百里柳江”,柳宗元描述为“江流曲似九回肠” 。

  百里柳江,也有百里滨江道。柳江两岸,处处是公园。亲水的钓台沙滩、行人步道、自行车道、汽车景观道,与绿树相伴,在花丛中穿过。

  夜幕降临后,柳江还有另一副面孔。

  夜游百里柳江,从东堤码头出发,途经壶东大桥、文昌大桥、文惠桥、柳江大桥、红光大桥;会看到有双鱼汇、萝卜洲、蟠龙双塔、文庙、谷埠街国际商城以及亚洲最大的水上音乐喷泉、世界最大人工瀑布蟠龙山瀑布群等景点。

  在生态环境部通报的2020年—2022年全国地级市城市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榜单中,柳州连续蝉联全国地表水水质冠军,实现“三连冠”。

  而全国第一的水质,作为西南工业重镇的柳州,来之不易。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柳州工业在全国闻名,但由于没能做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导致出现生态环境恶化,酸雨率最高峰值一度高达98.5%,成为我国四大酸雨区之一。那时的柳州,数十个排污口将污水直排柳江,污染严重。

  痛定思痛,柳州自“九五”期间开始走上酸雨治理、生态重建之路,污水全部截流处理、烟气达标排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柳州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一手抓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针对老城区工业过于集中的情况,以搬迁一批、改造一批、关停一批、整治一批的方式推动污染企业整合重组,对一些治理无望、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关闭,对一些排污不达标但具有改造意愿的企业以“退城进郊”“退城入园”等途径进行改造提升,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得以明显改善。

  柳州着力在沿江柳江两岸打造景观带、文化带。重修文庙、建设人工瀑布、打造窑埠古镇文化街区、修建近百公里的沿江亲水步道和自行车道……而今的柳江两岸,已是柳州人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而到夜晚,两岸霓虹闪烁、灯火璀璨,市区沿江山体、瀑布、音乐喷泉在彩色景观灯的照耀下,犹如一串晶莹剔透的多彩夜明珠、倒映在恍若银河的九曲柳江之上。

  柳州还大力修建桥梁,而今已有23座形态各异的大桥横跨柳江之上,柳州也因此获得了“桥梁博物馆”的美称。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