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焦点 新闻列表
~~~——记者实地寻觅获奖项目的“出圈”之道,为探索乡村阅读发展路径提供借鉴
~~~——
~~~——火炬开发区开启2023年全民阅读系列活动
~~~——
~~~——

 
2023年04 24
癸卯年三月初五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4版 2023年04月24日 焦点 扩展 收缩 默认

中山人如何靠读书赢得多个全国大奖?
记者实地寻觅获奖项目的“出圈”之道,为探索乡村阅读发展路径提供借鉴
砖木结构、青砖墙、麻石脚、花岗岩门框……雍陌村农家书屋面积约303平方米,主体建筑云庄郑公祠建于清代,风格古朴典雅,富有历史底蕴。陈嘉宝 摄
人声鼎沸、吆喝声此起彼伏……昨日,纪中火炬二中首届“藜园好书”分享节活动举办。郑建玲 摄
被农田包围的里溪书屋环境优美,建筑风格别具一格。 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
扫码看 “沉浸式感受 ‘书香中山’ 阅读之美”
扫码看 “你知道中山市民 过去一年 读了多少本书吗?”
扫码关注 “书香中山”
  书香,是一座城市内在文明气质的积蕴,也是一座城市最好的文化软实力。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主办的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阅读与乡村振兴论坛暨2023“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启动仪式4月23日在浙江杭州举办。

  在该论坛上,中山因“读书”这件事喜获多个全国大奖:“老祠堂变身农家书屋:探索农家书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新路径”入选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农家书屋创新示范案例;板芙里溪村农家书屋入选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最美农家书屋;“中山读书月”入选2022—2023年全民阅读优秀项目推介工作;“书香中山”微信公众号则登上了第七届“大众喜爱的阅读新媒体号”公示榜单。

  据了解,论坛发布了在全国遴选出的30个农家书屋创新示范案例、50位“乡村阅读推广人”和198个“最美农家书屋”入选名单。

  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多年来的高度重视,中山不仅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方面实现了提质升级,还推动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全民阅读氛围。目前,中山共建成103家香山书房,覆盖全市23个镇街。随着全民阅读服务网越织越密,书香渐渐飘香中山的每个角落,令书香中山更具魅力。

  统筹/徐世球 查九星 文/本报记者 江慎诺

  农家书屋创新示范案例 百年宗祠传书香,闲置建筑变“网红点”

  在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农家书屋创新示范案例的名单上,“老祠堂变身农家书屋:探索农家书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新路径”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项目,该农家书屋来自三乡镇雍陌村。

  得知获奖消息,雍陌村村民郑月兰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告诉记者,农家书屋的前身是云庄郑公祠,2019年以前是一座荒废闲置的建筑,里面不仅青苔丛生,部分墙体也因年久失修老化,鲜有人去。自从成为农家书屋,祠堂里每月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还有很多书籍免费提供给村里人阅读。一时间,它成为村里村外的“网红点”,郑月兰也时常带着孩子过去捧书阅读。

  从中山城区出发,经金字山隧道上坦洲快线,20多分钟的路程就来到了雍陌村农家书屋。砖木结构、青砖墙、麻石脚、花岗岩门框……雍陌村农家书屋面积约303平方米,主体建筑云庄郑公祠建于清代,风格古朴典雅,富有历史底蕴。其内书架放置错落有致、干净整洁,搭配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原本浮躁不安的心也能片刻宁静下来。记者留意到,书架旁还留有不少石凳,提供给广大市民坐下来静享馥郁书香。

  三乡镇宣传办副主任邓菲介绍,2019年,三乡镇党委政府考虑到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又恰逢云庄郑公祠自2008年修复以来闲置,“在保留建筑原有外观风貌、基本内部格局及结构特征的情况下,我们摸索将云庄郑公祠进行合理保护利用,升级改造成了‘三悦书屋’。”邓菲说,改造后效果非常好,前往读书学习的群众纷至沓来。

  乘着2022年全市计划建设100家香山书房的东风,三悦书屋提质增效为雍陌“香山书房”,整体设施、藏书量、各类便民服务等进一步有了提升。如今,雍陌村农家书屋拥有藏书5000余册,藏书按成人与少儿6:4比例配套,涵括政治、哲学、文化、科学、教育、艺术等22项基本大类。

  “去年9月,雍陌村农家书屋内建设了‘雍陌有声图书馆’,共有1.6万册优质音频图书向群众免费开放。”邓菲介绍,现在书屋除了配备有共享网络、自助借还机、电子报刊借阅机、图书检索机、图书消毒机、大数据展示屏等设备外,还与市图书馆总分馆通借通还,年接待读者近2万人次,借还图书超2万册次。

  谈及本次获奖,邓菲认为,虽然全国各地有不少老祠堂变农家书屋的案例,但雍陌农家书屋除了拥有这一特色亮点外,它还着眼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众所周知,雍陌村是“晚清全面看世界的第一人”郑观应的故里,其创作的《盛世危言》对近代中国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郑氏家族的优良家风家训名扬四海。依托深厚的历史文脉,由此开设的农家书屋文化内涵自然丰富不少,再加上国学经典朗诵班等惠民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开展,本就是宗族维系纽带的祠堂,如今更是成为了村民的文化新殿堂。

  资源共享共建,延伸文旅融合服务空间,是雍陌农家书屋持续发展的方向。邓菲说,雍陌村农家书屋位于岐澳古道(雍陌段)线上,临靠东山书院遗址,毗邻“郑观应故居”、网红民宿“美宿·雍陌”,再往前走就是热闹非凡的“网红”店铺数条巷,这是雍陌村文化活动的核心区域。三乡镇将把这些景点与中山温泉宾馆、罗三妹山“不走回头路”主题公园等文旅景点串珠成链,探索走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与此同时,他们还将创新农家书屋运营模式。除了推出郊游、少年科普教育、亲子教育等更富体验感的项目,还会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共建,促进书房与社会力量之间的良性互动。

  最美农家书屋 让村民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当下,全民阅读持续升温,读书已成为一种习惯和热潮,中山广阔的乡村大地同样书声琅琅、墨香芬芳,还涌现了一批深受中山人喜爱的阅读打卡点。此次入选中宣部指导评选的全国最美农家书屋,成为广东省入选的7个农家书屋之一的板芙镇里溪村农家书屋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广东农村改革先行地和中山革命老区村,里溪村孕育了勤劳淳朴的劳动人民,积淀了深厚的红色革命文化。迈步里溪村,只见一座红灰白配色的三层建筑矗立在翠绿环绕之间,外部动线立体规整,内部空间宽敞明亮。这就是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里溪“香山书房”,即里溪村农家书屋。整个建筑占地面积为685平方米,目前藏书有1万多册。

  往里溪村农家书屋里走,入口处即遇书画展览区,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无论何时去里溪村农家书屋,都会发现在此捧书阅读的市民。自去年12月启用以来,该书屋双休日日均接待阅读群众约2000人次。截至今年3月,该书屋借还图书超2000册次。

  能够斩获全国最美农家书屋,与里溪村农家书屋提供全方位、多领域的文化内容与便民服务密不可分。

  板芙镇里溪村党总支委员吴金耀介绍,今天的里溪村农家书屋,除了提供“静悄悄”的阅读环境和周到的借还服务外,还有效实现了农村文化生活“动起来”。在环境、藏书、智能化服务等环节大幅度升级的基础上,里溪村农家书屋在一楼展览区、楼梯、三楼培训场室充分融入家风家教元素,呈现里溪革命历史、幼儿教育、青少年成长等内容,并持续增加互动体验设施设备,有效传承务实、思进、担当、惠民的“里溪红色文化精神”,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传播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载体作用。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里溪孩子的童年中,里溪村农家书屋占据了不可撼动的位置。“农村孩子没机会上兴趣班,这家书屋是我小时候的精神食粮,在这里我看到了世界的多姿多彩。”提及里溪村农家书屋,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里溪籍高才生林桂芳满是感激。

  20世纪90年代,有村干部表示,中山城区有大图书馆,建议村里可以建一家小图书馆。吴金耀回忆说,1994年,里溪腾出旧市场东侧的老砖房集体物业做农家书屋,屋里只有30多平方米,藏书量不足1000册,大部分书籍还是从板芙镇图书馆、村民家中、村外乡贤等渠道“化缘”而来的。吴金耀说,里溪村农家书屋哺育了几代人,蔡亦文、林永志、蔡文嘉、叶逢雨等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都受益于此。

  “文化惠民、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一直是里溪村农家书屋的服务亮点。”板芙镇里溪村党总支副书记古翠焕是看着村里农家书屋不断“长高长大”的本科生。她介绍,里溪村农家书屋历经3次易址,目前使用的第三代里溪村农家书屋还在持续优化和提升全民阅读的服务功能,着力打造“红色+”阅读新空间,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板芙镇宣传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板芙镇将以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为主攻点,计划把里溪村农家书屋纳入村内文旅景点统筹运营,融入里溪党员教育基地、“联产到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步区百亩田园、屋仔树、开村古井等文旅打卡点,串联金钟山郊野公园、十三顷水闸特色集市等文旅景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融合新路径,推动里溪村农家书屋形成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局面,为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探索可供参考和落地的案例模板,助力里溪文旅经济迈上新台阶。

  全民阅读优秀项目推介工作 “中山读书月”IP“出圈”,首次入选国家级项目

  中山读书月成为全国入选2022—2023年的15个项目之一。这是2022年全省唯一入选项目,也是中山读书月举办21年来首次入选,并且中山读书月是全省第四个入选的项目。

  近年来,市委组织全市各镇街、实体书店计划开展以党史学习为主的阅读系列活动逾562场,包括阅读分享、朗诵会、党史知识竞赛、红色主题读物展示等多样的形式。与此同时,市政府还投入300万元开展“市民选书、政府买单”惠民活动,将阅读选择权交给市民读者,活动参与和直接受惠市民超35万人,群众满意度达95.73%。

  全民阅读是文化兴城的重要抓手。今年中山读书月期间,全市将举办各类活动450场次,纳入市精选的就有100场次。

  4月22日,中山还发布了“2022中山市全民阅读满意度调查”,共收集4347名市民阅读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中山全民阅读氛围愈加浓厚,阅读活动参与率高。总体来看,传统纸质阅读仍是市民首选,数字阅读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同时,市民图书阅读量和传统阅读支出显著增长,2022年受访市民人均图书阅读量达到20.4本,其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11.1本、电子图书为9.3本,相比2021年的18.5本有明显增长。值得高兴的是,78.3%的受访市民表示参加过周边社区、图书馆、书店或其他阅读组织的阅读活动,这也充分证实了中山全民阅读推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大众喜爱的阅读新媒体号 “书香中山”牵线搭桥打造全民阅读推广主阵地

  “作为中山全民阅读推广平台,‘书香中山’连续两年入选‘大众喜爱的阅读新媒体号’,对于一个地级市来说,这是莫大的肯定和鼓励,也坚定了我们在推广全民阅读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决心和信心。”“书香中山”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书香中山”)负责人庄越之说。

  值得一提的是,书香中山是全省唯一一个入选政府与行业协会类别的阅读新媒体号,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还作为获选的新媒体代表在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作经验介绍。

  书香中山是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全民阅读官方新媒体平台,主要通过全民阅读政策指导、发布优质阅读资讯、展现阅读人物风采、推广城市阅读品牌,推动全民分享阅读内容,激励阅读兴趣、引导阅读行为等方式,营造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打造“人人有书读,家家、校校飘书香”的学习型、和谐型社会,促进全民阅读繁荣发展。

  以探访特色阅读空间为主的《读城记》、专访展现阅读人物风采的《真人图书馆》、在二十四节气里读懂中华传统文化的《悦读寻根》……自2020年创设以来,书香中山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主动策划了一系列优质栏目。“我们不单关注宏大高雅的阅读群体,也把目光投向了90后小镇书店店主、特殊教育学校阅读推广老师等爱书人,让大家充分感受各行各业的阅读风采。”庄越之说,在探访过程中,他们发现近几年中山的网红书店与漂亮书屋不断增加,还聆听了因读者晚班下班看书、店家延迟打烊的温情故事,无不令他们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浓郁的书香氛围。

  除了在内容策划上下深功夫外,书香中山还不断创新阅读推广模式,结合重要节点和热门话题,设计主题系列海报,推出读书主题宣传视频,开发多种多样的文创周边。

  作为中山全民阅读推广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载体,书香中山一头连接资源,一头服务市民。长久以来,书香中山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着力打造立体化的阅读服务平台。在线上,书香中山不断完善阅读信息发布、阅读资源聚合、阅读内容报送、阅读互动参与等功能,每周定时定量发布全民阅读相关资讯,光是去年一年就累计发布推文294条,让市民“一键触达”更多阅读资源。

  在线下,书香中山广泛链接市图书馆、市阅读促进会等各方资源,充分发挥香山书房、品牌实体书店等的文化阵地作用,累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超500场,为市民带来贯穿全年、亮点纷呈、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同时,书香中山聚焦品牌建设,聚力打响中山读书月、中山书展等“书香中山”重点品牌,以品牌之力点燃全民阅读热潮。

  “今年,书香中山将重点拓展书香校园,着重以世界读书日、寒暑假等重要节点和中山读书月、中山书展等大型阅读活动为契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持续策划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形成2023‘书香校园’重点活动时间轴,打造书香中山校园广播联盟,向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师生持续提供优质阅读内容,提供展示书香风采平台,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学习氛围。”庄越之说。

  专家声音

  阅读已成为中山人的生活方式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家、诗人赵丽宏:中山人的阅读绝不仅限于读书月,而是一年四季的每一天。阅读已成为中山人的生活方式。一个城市如果弥漫着书香,把倡导读书、推广阅读作为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大事,那么这个城市一定是能够让人感受到希望和幸福的城市。中山就是这样一个城市。

  中山一定会

  更快更稳大步向前

  ●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学者童喜喜:中山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本就文化底蕴深厚、阅读氛围浓厚。近些年来,中山不断前行,103家香山书房先后投入使用,还将亲子阅读和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进行深入合作,相信中山一定会以更快更稳的步伐大步向前。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