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文化周刊 新闻列表
~~~——
~~~——
~~~——艺术家演绎经典歌剧

 
2023年05 08
癸卯年三月十九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8版 2023年05月08日 文化周刊 扩展 收缩 默认

收藏老缝纫机、老版书籍、老物件8万余件,办缝纫机展览馆、兴建新型产业园
全力挣脱“物”的局限
胡长春的部分藏品。
每一台缝纫机都有故事。
缝纫机展览馆前的塑像。
  今年,几乎每天都有很多人在胡长春的产业园门前拍照,他的产业园成了一个网红打卡点——缝纫机博物馆、露营体验地、特色墙绘、别具一格的咖啡厅。在中山火炬开发区逸仙路16号,一个以工业文化为主题的文旅工创园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游人被产业园里呈现出的各种杂糅的文化吸引,那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传统与现代,古老与时尚,东方与西方,泾渭分明,却又盘根错节纠缠在一起。在胡长春的工业园里,他拥有8万余件藏品,包括各种老书籍、老证件、自行车、摩托车、缝纫机、放映机、显微镜、电话机、照相机、留声机、手提电脑等等,同时,还有与众不同的咖啡厅、酒吧、博物馆,当然,还有他的主业——户外用品制造工厂。

  胡长春,用了这么多力气,他到底想给世人展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文/本报记者 杨彦华 谭华健 图/本报记者 杨彦华

  试图打造一种新的商业形态

  胡长春的主业是户外旅行包研发生产,他是梅州客家人,早年做过英语老师。

  他从事过很多行业,大多与制造业相关。如今他做的是户外旅行产品,并拥有一家企业——中山市百思途旅行用品有限公司。

  他的工业园里有专门的生产线,同所有制造业的生产线一样,工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生产。工人们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工作点,手头上堆着待完成的半成品。

  为了让工作区也融入他的构想,他请设计师在墙上画满了图画以及表达某种信息的文字。涂鸦也充分体现了融合的价值观,比如墙上涂着一个背着包睁着大眼睛的日式漫画风格的女郎,另一墙面上又有革命者形象的壁画;又比如他用印在墙上的文字表达他对于世界的看法,“竞争不是为了打败对手,而是为了创造不同的价值”“打开不同的市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坚守实体经济,落实高质量发展”。

  他通过这样的展示来传达他的一种观念——长期从事制造业的他意识到了一个问题,现在做单一的产业,除非像芯片之类的高科技创造类产品能在行业一直领跑,如果不能领跑,那就要另辟蹊径。他得出的结论是,做综合性的立体商业空间来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发展。

  他把这种新的业态称之为:以制造业为主体多元化立体化的商业形态,目的在于突破工业、制造业的局限。

  赋予老物件新生命

  五年前,胡长春开始有意识地收藏与自己产业相关的工业老物件。因为自己从事的行业与户外旅行有关,他从收藏缝纫机开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走进他的缝纫机收藏展厅,就被琳琅满目的老式缝纫机所叹服,他收藏的老式缝纫机实在太多,每一台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当然,如果你想听收藏的故事,他可以如数家珍地给你一一讲述出来。

  他的藏品有来自德国、英国、美国的老式缝纫机,最古老的一台是19世纪40年代的。他放在办公室的一台是他最喜爱的,由上海一位朋友出让给他的。这台缝纫机拥有一个比寻常要大的转盘,一个厚实的底座,其造型轻盈美观、精致养眼。这台产自美国的老式缝纫机收藏品,传递出了很多信息:当年的缝纫机制造业已经非常完备,而且还申请了专利。他表示以后要把这个收藏品放大一万倍,做成一个摩天轮,这样就变成了另一种美的形态,并且人人都可以走近它,去欣赏它。

  一位德国工程师,看了他的众多藏品之后非常兴奋,工程师决定把他祖传的缝纫机赠送给他,让它带着他们家族的历史留在中国。

  胡长春说,他收藏缝纫机的目的是要打造一个“动态缝纫机博物馆”,它不是一个死的博物馆,而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博物馆,是因为他们的创意开发赋予了老物件新的生命。

  到目前为止,他收藏的各类大大小小工业品已有数千件之多,受目前厂区场地所限,大部分都藏在仓库里。

  实现“产研销游”一体化

  胡长春所做的另一件重要事情就是收藏与工业制造相关的书籍,这些书籍存放在专门的书库里,藏品达到了八万件。

  打开他的书库,你不得不叹服,就像打开了一座关于记忆的仓库。里面有很多来自于欧美的原版书、插画、刊物,也有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出版物,有政治的、经济的、工业的、农业的、药理的,他甚至收藏了很多关于中山历史的报刊、书籍、信件、证件。

  他展示了一本出版于1925年指导民众棉花生产的书,一本出版于1948年东北经济的书。他强调,不懂得过去,就很难更好地展望未来。这就是我们要不断回望过去的原因。

  这些书籍,和他所有的藏品一样,都为着一个使命而来,他有一个宏伟的计划——那就是做强制造企业的同时,将收藏的工业品开办工业博览馆,打造“中国智造+产业生态园”模式,实现产游结合,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他看来,工业博览馆一定要以制造业为基础,没有产业支撑的民营工业博览馆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长久。他谋划的新型产业生态园将是一个集生产智造、文化艺术、科技旅游、学习交流、品牌效应、户外休闲为一体,以现有的产业链为基础,以专业户外旅行用品生产经营活动为主线,展开工业旅游、科技博览等主题活动,实现“产研销游”一体化。

  他要全力挣脱来自于工业、制造业的“物”的局限,创造一个美丽新世界,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说:“这个缝纫机,它整个造型安安静静的,很漂亮,怎么看都舒服,你看着它,就感觉自己跟它一样安静,一样有生命力。”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