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黄靖怡
■不同阶段孩子因“龄”施教
“学校是垃圾分类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怎么才能逐步在校园里推广开来呢?于是,《知识读本》诞生了。”《知识读本》主编王培明介绍,《知识读本》分为幼儿版、小学版、初中版。“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能力与需求,内容上进行了差异化调整。”
翻开《知识读本》幼儿版,目录只有“美丽中山”“什么是生活垃圾”“学习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趣味游戏”等六章内容,画风也偏向童趣可爱。“到了小学阶段,会增加一些垃圾运输和处理内容。中学版就更丰富了,比如说垃圾处理涉及到的机器、重金属等,通过分析原理,让学生深入了解垃圾分类从前端到末端每一步是怎么做的。”王培明说。
去年12月,第一批印制的《知识读本》已在石岐街道、东区街道、西区街道、南区街道等中心城区学校派发使用。近期,第二批《知识读本》正陆续派发到其余镇街的学校。目前,全市已印制3万余册,派发至550所中小幼学校。
“希望通过《知识读本》,引导孩子从小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同时借助‘小手拉大手’,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然后带动一个社区,最终推动整个社会参与垃圾分类。”王培明说。
■活用《知识读本》引导孩子垃圾分类
“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我就在课件里自编情景,让他们在听故事、游戏互动中学会垃圾分类。”南区第一幼儿园大三班副班主任封少琳介绍。
此外,南区第一幼儿园还根据儿歌《小小花园》创编了垃圾分类版的手指谣《垃圾分类之分呀分呀分》。朗朗上口的歌词、轻松愉悦的旋律,让孩子们在演唱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老师们根据各自班级孩子的情况,把《知识读本》的内容加工设计后,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能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垃圾分类知识。”该园园长潘慧玲说,学校还通过举办图书漂流活动,让《知识读本》“流向”家庭,亲子共同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同时开展垃圾分类小使者活动,“从学习《知识读本》到老师设计课件,再回到生活环境中,孩子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在逐步提高。比如每日午餐后的剩饭倒进厨余垃圾桶,一些可循环利用的废纸、瓶子等,他们都会收集起来投放去回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