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民众街道以鱼塘尾水治理工作为目标,按照“简易生态型、标准生产型”2个类别,推动养殖池塘进行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民众街道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李文标介绍,截至6月1日,民众街道今年涉及养殖面积4384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项目正稳步推进,力争年内完成建设并验收。
■因地制宜治理鱼塘尾水
水产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残饵和粪便污染的水体,即所谓的尾水。尾水如果不及时有效处理,不仅会使养殖水域环境恶化,还会导致鱼类、虾蟹类等暴发疾病甚至大面积死亡,直接导致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对于水产养殖面积31万亩的中山来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必须向池塘养殖尾水污染“开刀”。
新平四村广丰围地理位置特殊,中山东环高速和民古公路横穿而过,将原本1000多亩连片鱼塘划分开来,其中这60多亩鱼塘成了闲置塘。随着尾水治理项目的推进,民众街道农业农村局便联合新平四村“两委”干部,将这闲置的60多亩鱼塘作为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项目。
新平四村广丰围的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项目,是全市主推的“三池两坝”标准生产型。该模式针对民众街道水产养殖品种、密度和尾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等指标,以及鱼塘地理位置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体现尾水治理项目的灵活性。
■1065.3亩尾水治理通过初步验收
李文标透露,民众街道2023年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整治任务为4384亩,包括完成7条A级河涌、6条B级河涌等13条河涌沿线和5个村的鱼塘尾水治理工程,目前所有项目都在稳步推进。其中,新平四村广丰围1065.3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项目,经过“三池两坝”系统处理的尾水水质,全部达到国家水产行业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并于日前通过民众街道初步验收,目前正在准备市级复验。
眼前这60多亩尾水治理项目核心区已被绿色拦网围起来,里面的“三池两坝”在花草的装点下,俨然成了一个漂亮且独具特色的小型生态公园,且安排了专人长期管护运维。对于后续的发展,新平四村党支部书记钟杏娟已有规划,她计划以尾水治理项目为契机,将周边一河两岸打造成小型生态走廊,并利用周边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引进垂钓、露营等休闲旅游项目,以此增加村集体收入。
本报记者 陈雪琴 余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