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障碍环境建设为引,我市政协委员聚焦城市建设,通过推动城市绿道网管理维护等民生实事,改善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客观环境,助力提升城市形象,建设文明城市。
文/本报记者 谭桂华
图/本报记者 缪晓剑
■市政协委员卢展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让城市有爱无“碍”
无障碍设施是现代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残疾人、老年人、儿童、伤病人等特殊群体充分参与社会活动、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多年来,市政协委员卢展强一直关注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议题。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调研、使用,卢展强认为我市主干道无障碍设施建设良好,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设施普及率较高,特别是党政机关、行政服务中心等基本都设有轮椅斜坡、电梯、无障碍厕所,大楼楼梯安装有扶手,部分党政机关还设有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但不容忽视的是,不少区域也存在设施不健全、不规范等情况,例如部分镇街主干道没有盲道、缘石坡道,部分医院、商场、酒店等公共服务场所没有无障碍厕所、低位服务台、自动门等。还有一些无障碍设施被占用或破坏,尤其是盲道,被随意占用和阻断的情况较为普遍。“像这条无障碍通道,坡度太过陡峭了,并不符合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要求。”卢展强指着街道旁的一处楼梯无障碍通道说。
卢展强建议,在新一轮大发展中,我市要进一步加快既有公共场所无障碍改造和监管,如城管、交通部门加强对已建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加快实现公共交通无障碍化。“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全社会对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认识要进一步提高,做到政府主导、政策引领、规划先行、法治保障、社会协同、稳步前行,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卢展强说。
■市政协委员秦高亭:加强城市绿道网管理,让城市有“绿”无忧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中山积极奋发构筑起一幅“森林在城市里、城市在森林边”的天然画卷。在城市绿道网建设方面,中山更是不遗余力,目前建成12条城市绿道主线,9条城市绿道支线的绿道网,初步实现城市与市郊、市郊与农村以及山林、滨水等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的连接。
市政协委员秦高亭在履职过程中,发现我市绿道网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情况,例如有些建成时间较早的绿道网路面出现破损、开裂、下陷等情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有些绿道网原有的标识牌破损残缺,甚至被涂画,难以辨认;还有的机动车在绿道网上乱停乱靠,个别小贩擅自占用绿道摆摊设点,影响了绿道网周边卫生环境。
“政府和有关部门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把城市绿道网建起来了,维护管理也要同步跟上。”秦高亭在《关于加强对城市绿道网管理维护,全力提升城市形象的建议》中提出,可借鉴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绿道网管理经验,通过立法强化管理,明确绿道网规划、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目标要求,常态化开展绿道网日常维护,进一步提高绿道网建设管理水平。此外,也要加强爱护绿道网宣传,推动广大市民、游客共同爱护绿道网,努力维护绿道网的良好环境和秩序,共同营造良好的爱护绿道网、享受绿道网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