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16日,中山日报社“问计”高质量发展深调研报道组记者来到佛山市,在采访中深刻感受到了两地因产业发展带来的深度融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佛山顺德与中山北部镇区家电产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中国家电黄金走廊”上的“双城”正朝着湾区“万亿智能家电产业集群”迈进。两地家电产业各有什么优势?两地家电企业如何产业协作?中山家电产业集群如何积极“北融”?顺德“村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给中山哪些启示?请关注本报系列报道。
总策划/伍学标
策划/程明盛 吴森林 统筹/黄启艳
采写/本报记者 黄启艳 李红
摄影/本报记者 文波 杨彦华 赖彤瑶
●“中国家电黄金走廊”上唱响“双城记”
顺德与中山位置相近、文化相亲、产业相类,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这种经由产业发展驱动带来的频繁而全方位的互动:有在顺德居住、中山工作的上班族;有在中山、顺德两地建厂的企业;有从顺德到中山创业的企业家;也有两地企业互相配套、共同成长壮大的故事……“中国家电黄金走廊”上唱响着产业互融互通的“双城记”。
知名家电巨头广东格兰仕集团,2003年12月落户黄圃,一期工程于2005年正式投产。格兰仕中山工厂参与和见证了格兰仕集团成长为民族品牌和全产业链发展之路。格兰仕集团副总裁邹能基说,中山工厂一开始就定位于做产业链和核心配套的生产基地,要为格兰仕集团做一条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而不只是一家组装厂:“中山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生产基地,是格兰仕集团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一环,如果按照产能估算,目前中山工厂的整机产能占到全品类的三分之二。”
2002年,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落户中山市东凤镇,主要创始人来自顺德或在顺德有从业经验。20多年来,伊莱特快速成长为国内电饭煲行业的“隐形冠军”,并从简单的OEM、ODM发展到品牌深度合作。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伊莱特对外地抛出的优惠招商条件不为所动,因看重产业集群的配套能力,坚持扎根东凤发展。现有的供应商中,中山本地和顺德的供应商占8成,其中本地和顺德各占一半。不仅如此,伊莱特“以商引商”,通过资金入股、控股等方式吸引顺德企业到中山落地,并增资扩厂。目前,伊莱特要以小家电产业“链主”企业定位,带动小家电产业集群抱团发展。
走访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广东美尼亚科技有限公司将部分电商运营业务放到了顺德,并于5月份在顺德容桂完成约30名人员招聘,正式开展业务。“电商需要氛围,我们把部分业务放到这里,两边互通,更好地开拓市场。”总经理黄龙说。2006年,在顺德工作五年后,不到30岁的黄龙到东凤创业,从红酒柜这一细分市场切入,虽然创业有起伏,但他坚持做自主品牌,已经做到红酒柜细分领域国内和国外电商渠道的前列。企业于2022年6月搬进了自有厂房,开始谋划新的发展。
●高度协同的“一小时经济圈”已形成
“产业集群”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知名学者麦克尔·波特创设的概念,是指行业企业通过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从而形成一种竞争优势。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2000年初,顺德企业就开始到中山北部包括东凤、南头、黄圃、阜沙等镇区投产,其中包括顺德籍老板投资、顺德企业开办新厂和在顺德从业后到中山创业的企业等,中山积极吸引顺德企业入驻,两地产业开始了深入协作。近10年,从顺德到中山的企业越来越多,顺德、中山两地之间的家电产业呈加速融合之势。
据黄圃镇统计,目前有108家规上企业属于上述情况,占黄圃镇规上企业比重近三分之一;东凤镇有56家规上企业属于上述情况,其中就包括美的环境电器,56家规上企业2022年全年产值近160亿元,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近50%。而在产业配套方面,两地家电产业之间早已互相依存,密不可分,据了解,仅东凤镇就有93家规上企业为600多家顺德企业做配套服务;同时,1200多家顺德企业为东凤镇131家规上企业做配套服务。
在位于顺德大良的广东顺建规划设计研究院,罗春生习惯性地在办公室的显示屏上为记者打开广东地图,他指着地图说,“顺德南、中山北、南沙形成的一个‘圈’,每两个地域之间的距离都大约是30公里,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突破了行政边界的经济节点,它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就是一个重要的产业节点。”他说,家电产业集群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推动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中山北和顺德南联手打造世界级万亿家电产业集群不仅对于顺德和中山的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而且对于整个广东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罗春生说,中山面临着深中通道的重大利好,具有极优的经济区位、地理区位和交通区位,非常看好中山的未来发展,“要找到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途径,想尽一切办法把产业做大做强。”
在采访中,企业负责人表示,顺德与中山的家电产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既相互依存,又各有特点,均是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为集群内企业高效、便捷的资源配套提供了条件。正如伊莱特副总经理李成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说,顺德和中山两地的家电产业虽然发展阶段不同,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产业集群都比较成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分工,无论是顺德还是中山的企业,都基本能在“一小时经济圈”内找到供应商。
●家电产业集群内企业融合加速
广东省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巩固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优势,其中包括智能家电集群。中山、佛山两地具备良好的产业融合基础,两地依托大湾区发展优势,正携手深化协作,推动产业深化融合发展,共同打造全球最具活力的万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事实上,中山已经意识到“北融”的重要性。早在2022年中山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发展大战略,深化‘北融’发展,与广州、佛山加强产学研合作、产业链协作,推动北部片区与顺德共同打造万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记者采访获悉,近年来,中山政府层面已经在交通基础设施、低效工业园改造、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等方面积极推进“北融”。
走访中,记者发现,企业在推动“北融”中也已形成自觉。从企业创新驱动到产业链升级,再到“工改”拓展产业空间,多层面多维度的互融正在加速。
位于顺德区华口一带,布满着密密麻麻的工厂,在华天南一路,希骏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骏公司”)就坐落其中。这里距离中山市黄圃镇大岑工业区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中间仅隔窄窄的一条叫大岑沥的河道。走进希骏公司一楼厂房,机器轰鸣,总经理胡志恒指着一条生产线对记者表示,“我们通过自动化,实现卷料、分料、成型一次完成,工人从30个人减到1个人。”站在他旁边的是广东昊森热能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效峰,他说,“企业不管大小,技术不革新,生产工艺不改进,一定会关门。”他们俩在顺德和中山都合作多年,顺德两家工厂主要由胡志恒管理。
就在5月27日,昊森热能设备生产基地正式在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岑片区)动工建设,将打造全国第一个数字化壁挂炉生产基地。昊森热能项目也是中山市通过“工改”为家电企业推动数智转型、拓展发展空间的代表。建成后,将整合分散在多处的资源,推动企业做强做大。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已经有多家顺德企业受“工改”释放的空间吸引,到中山落户。
而以格兰仕、伊莱特等为代表的企业,正以“链主”的定位,借助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产业链提升,联动产业上下游抱团发展。例如,格兰仕通过数字化与供应商连接起来,打通整个供应链,联动所有供应商进行数字化升级,并且推动跨行业的横向联动,发起成立“中国预制菜产业生态联盟”,还将推动中山的预制菜企业加入这一联盟。这种纵向和横向的双向联动,将带动数千家企业一同发展。伊莱特今年也在尝试组建数字化产业带,通过数据平台将内外上下游实现互联互通,以更好地延长产业带和价值链,带动小家电产业集群抱团发展。两地“链主”企业“链式”带动背后,把中山和佛山两地的企业更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
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曾强调,要坚持“抓大不放小”,100个亿元级项目和1个百亿级项目同样重要,甚至更有爆发力。这一理念在业界形成共识。李成武说,小家电产品品类多、更新换代快,任何一个细分市场都有很大的空间,中山可利用配套能力强的产业优势,培养自己的家电“竹海”,“竹海里的每根竹子不一定很大,但它们生命力强,效益可观,长成竹林任风吹雨打也倒不了。”吴效峰说,腰部企业体量庞大,也处于经济体的“软肋”,政府为“腰部企业”抱团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才能推动产业发展壮大。罗春生说,让高成长性企业扎根,才可能培养出未来的“参天大树”。
“中山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资源禀赋找到自己的打法。”罗春生建议,政府可在营商环境优化、人才培养引进、企业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发力,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