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影像 新闻列表
~~~——

 
2023年07 17
癸卯年五月三十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4版 2023年07月17日 影像 扩展 收缩 默认

巨型稻亩产700公斤
▲3月25日,农耕人员插巨型稻秧苗。
▲5月11日,基地管理人员黄顺有将巨型稻(左)和普通水稻作对比。
▲6月19日,巨型稻出穗时长势惊人。这是农耕人员对巨型稻进行田间管理。
▲6月26日,巨型稻吸引中山市一批种植大户到场观摩。
▲7月15日,农耕人员配合收割机在地里收割巨型稻。
▲7月15日,收割后的稻穗长度在50厘米左右。
▲7月15日,收割机在4亩种植巨型稻的田地里作业。
▲7月15日,一名农耕人员怀抱沉甸甸的巨型稻,喜笑颜开。
  湛蓝的天空下,稻田里泛着金色光芒,成群的燕子盘旋在稻田上方。7月15日,中山市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内,中山首次试种的巨型稻喜获丰收,产量测算结果显示,干谷产量亩产高达700公斤。

  巨型稻是近几年诞生的“田野明星”,“身材”高大健壮,通常可达1.8米至2米,较普通水稻高出1米左右,一个成年人站在田中,很难被人发现。今年以来,经过对水土、气候、市场等多方面条件的研判,中山首次试种巨型稻。

  今年2月20日,巨型稻开始播种育秧,经过一个多月生长,3月25日到了插秧时节,巨型稻良好的基因显露无遗,绿油油的秧苗比普通水稻秧苗高出一倍。6月26日,记者再次来到巨型稻试验田时,它们已经进入灌浆期,稻穗长而粒多,稻秆下面还偶有禾花鲤游动。

  “巨型稻株形高大,根深叶茂,宜疏植,非常适合发展禾下经济。”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种子站站长陈国军表示,试种巨型稻也是希望借助巨型稻的身高优势,以发展鱼稻、虾稻、鸭稻等种养结合的立体农业模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记者了解到,在巨型稻收割前一天,稻田中的禾花鲤已经收获,实现了稻鱼双丰收。

  当天上午9点,巨型稻试验田上,收割机来回“奔波”,“吞吐”着金灿灿的稻穗和谷粒,一幅忙碌的丰收画卷徐徐展开。在收割机到不了的边角地块,基地的工作人员拿起了镰刀收尾,即使豆大的汗珠滑下脸颊,她们仍笑逐颜开。

  巨型稻长得比一般人要高,距离实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前的“禾下乘凉梦”又前进了一大步。

  图/本报记者 余兆宇 明剑 冯明旻

  文/本报记者 陈雪琴

  图编/明剑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