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上,威风凛凛的骏马、鳞次栉比的北宋都城、霞光万道的群山风光……这些栩栩如生的画作,在灯光下流光溢彩,展现出传统纸张绘画所没有的“刀光彩影”,因为这些画作是跃然“金”上的。
金雕画是以刀代笔的现代金属雕刻工艺,是在铜板等金属表面经推、锤、钻、挑、扭、拉等多种手工技法雕刻成画。今年54岁的何超就是金雕画创始人,工艺产品铜板雕刻画创始人,有“中华第一刀客”之称,其作品屡获大奖。
文/本报记者 张倩 实习生 潘琰
图/本报记者 冯明旻
让艺术在刀尖起舞
1969年出生的何超祖籍陕西岐山,1993年从合肥工业大学工业造型设计专业毕业后,他来到中山的一家国企工作。然而,平凡枯燥的生活无法让何超感到满足。他想要更多地提升自己的技艺,两年后便从国企离职,转跟一位工匠学起了金属雕刻手工。
扎实的专业功底让何超迅速掌握了金属雕刻技艺。何超坦言,金属雕刻行业收入不菲,但丰厚的收入背后,是没有创造性、附加值低的加工工作。“雕刻手表、高端打火机,能赚不少,但我觉得,那些流水线生产,不叫美。”这让何超有了危机感。运用自己的手艺创造出具有独特价值的手工作品,成为了他的新目标。
蛰伏多年后,何超创办了天工金美文化有限公司,开始了对金属手工雕刻手工艺的专注研究。“没人教,我就自己找资料,自己学,掌握刀具,去练。”如今已从业28年的何超,谈到金属雕刻的难处依然严肃又无奈,“那可太难啦,不仅要了解刀具,还要了解金属,除了不同题材雕刻所需要的繁杂刀法要了然于心,金属的氧化变色、保持度,还有它的硬度等等,不是说会用刀直接蛮干就能完成的。”
要梳理金属雕刻的前世今生,最早还要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铭文,传统的玉石雕刻技艺也给了何超启发。再结合游历欧美时见识到的传统金属雕刻工艺,何超首创了新的金属雕刻手工艺——“金之镂”铜板雕刻画。这种着重传统的“以刀代笔”成画技法,并辅以现代“黑底成金”电镀技术的金属雕刻手工艺,令何超在手工艺品设计行业有了自己的“独门绝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金雕画创作路上,何超一直致力于提升自己,潜心创作。拿起刻刀,他便进入了自己的艺术天地,全身心都集中在作品上。他最得意的作品《清明上河图》金雕画,总长6米,历时整整三年,将原作以1:1的比例,重新以刀书写北宋都市的繁华生活。近年来,他的作品也获得更多认可,在各种工艺美术展览中获奖无数。据港口镇党委委员苏嘉威透露,目前何超的金雕画技艺已经在筹备申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期推进“文化兴港”工程。
“雕”入寻常百姓家
“由于是现代工艺美术品,从业者寥寥,高手及精品更属凤毛麟角,因此金雕画的艺术价值一直鲜受关注,其附加价值并不突出。”何超受访时提到。在开拓市场时,他遇到了不少难题。现今整个产品体系中,与银行合作的贵金属手工艺作品仍然是最重要的一环。
何超一直以来的心愿是让金雕画能为更多普通老百姓所接受,更加“接地气”。但贵金属雕刻由于其用材的价格昂贵,不可能真正地走入千家万户。早年间,何超为了这个目标尝试了更换用材、金属腐蚀等各种方法来降低成本,但人工雕刻成本高昂,是何超金雕画平民化路上的最大“拦路虎”。
去年10月,历经无数挫折和煎熬,金雕画批量生产照进现实。何超介绍,目前基础的部分依然要依靠人工,但很多生产环节已经利用现代工艺打通,可以进行量产。面向市场销售的装饰画题材众多,无论是承载美好寓意的吉祥象征,还是山水花鸟、草木虫鱼,都十分符合平民百姓的审美情趣。
而与国潮IP合作,则是金雕画走向平民化、年轻态的一条新出路。何超与深圳天火数字文化公司合作将金雕画技艺运用到国潮IP形象“天火熊猫”系列文创中。据悉,“天火熊猫”文创于今年6月在第十九届文博会上首次亮相,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用国宝大熊猫创造自主文化产品是文化自信的一种展现,‘天火熊猫’之‘十二星座’就是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大胆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的一次尝试。”何超介绍说,“天火熊猫”价格亲民,形象可爱,又有其独特意义,合作更是促进了金雕画的推广。
在港口的展览上,“天火熊猫”系列金雕作品也在现场展示。作品中熊猫身穿唐代铠甲,上面点缀着金色图案和绣花,呈现出中国文化之美。何超介绍,一幅“天火熊猫”画作的雕刻大约需要16个小时,先后经过多刀精雕细磨。“希望能在打造原创熊猫形象的同时,也体现出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雕技艺的传承。”
不少有志的中山青年拜入他的门下学艺,他也从不吝于授人以渔,倾囊相授,为金属雕刻行业输送了近千名人才。有的活跃在铜版雕刻画行业,有的从事传统的手表、打火机金属雕刻。
今年6月份,央视综艺频道“文化十分”栏目专门报道了金雕画创始人何超的创作故事。何超对此深感荣幸和自豪,他表示今后还会继续努力让金雕画艺术品走进寻常百姓家,让更多人接触并了解其中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