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2版:焦点 新闻列表
~~~——为中山传统制造业加快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跨越式发展建言献策

 
2023年08 12
癸卯年六月廿六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2版 2023年08月12日 焦点 扩展 收缩 默认

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共话高质量发展
为中山传统制造业加快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跨越式发展建言献策
▲专家学者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调研团参观中科富海(中山)低温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调研团参观中山市古鹤中医药综合产业园。
  8月11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东实践”第三场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聚焦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加快低效工业园改造、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深入探讨,有理论高度,也有实践深度,对广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具有启发作用,也对中山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有益指导。

  文/本报记者 谭桂华 谭华健 陈雪琴 江慎诺

  图/本报记者 王云 冯明旻

  中山“工改”实践获专家学者高度评价

  中山一年多来的“工改”实践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裴长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山“工改”》为题,从四个方面总结中山“工改”新高度:中山“工改”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中山“工改”是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抓手;中山“工改”是发展实体经济,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有力突破口;中山“工改”是珠三角改革精神再焕发,改革队伍再前进的号角。

  裴长洪说,中山“工改”才一年多的时间,成效是显著的。到2024年,中山将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近6万亩,这样的空间就会给中山的制造强市和制造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下一步,中山“工改”如何做得更好?裴长洪说,中山“工改”已创造了经验,“工改”中涉及的利益关系很复杂,既有原来投资者的利益、原来土地出租者的利益,还有镇街村的利益,现有投资者的利益等,这些都需要妥善处理,中山“工改”创造了土地利用改革的多种模式。“工改”要依据不同的情况,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只有当大家都能觉得在“工改”中受到的损失小,能获得利益,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才能前进。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研究员秦海林建议,中山可以把“工改”与企业的创新发展结合起来,给予核心企业更多支持、培育。此外,在推动“工改”时引入数字化概念,而不是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重新调整土地要素,要在数字经济模式下将工业要素匹配结合起来改革,畅通产业链上下游要素流动,才能优化产业供应链区域布局。

  “‘工改’是一个非常大的动作,将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中山发展的瓶颈,获得更多支撑工业和制造业发展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中山开放大学教师陈思说,从目前来看,中山“工改”富有成效和远见。在推进的过程中,“工改”不仅有法律依据、规范支撑,还保证了整个社会工业生产发展的总体稳定。

  与此同时,陈思提出,解决土地问题后,如何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到来,是今后中山将面临的一大问题。他建议,在招引企业时,一方面,中山应侧重引进技术密集型、智能密集型企业,尤其是企业最核心的研发部门,但并不需要把最顶尖的企业引来,可以去引进一些正在发展中、具有发展潜质的企业,加大力度支持培育他们发展壮大,让他们把中山作为出发点。另一方面,中山应加快推动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在给出发展方向的同时,帮助企业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转变生产方式。

  坚持制造业当家,要从“跟跑”转向“并跑”“领跑”

  “制造业发展,除了科技便是资本。”秦海林表示,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中山与深圳、珠海的经济关系将更加紧密,中山会成为重要的经济要素城市,“中山现在应该考虑金融、体系化、第三方服务的发展,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助力中山从工业经济迈向数字经济。”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庄乐从认为,国际国内产业态势错综复杂、竞争形势非常严峻,是“制造业当家”提出的现实背景,我们要清醒认识研判广东制造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从全球看,广东制造业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阵列向第二阵列跃升阶段,但多数行业领域依然位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从全国看,兄弟省市加快崛起,广东制造业发展面临综合优势弱化、压力巨大、形势挑战严峻。庄乐从建议大力实施“大产业”立柱架梁行动、“大平台”提级赋能行动、“大项目”扩容增量行动、“大企业”培优增效行动以及“大环境”生态优化行动,着力加快打造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谭炳才提出,广东40多年的制造业发展史,其本质就是一部产业转型升级的追赶史。从最初的“跟跑”到现在的“并跑”和部分“领跑”,实现了从数量到质量的重大战略性转变,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从广东制造业起家、发家到当家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顺应全球工业革命和科技创新变革趋势的重大意义,增强“并跑”和“领跑”的能动意识。

  谭炳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山正面临两大发展机遇,一是深中通道即将建成开通,二是大刀阔斧的低效工业园改造。这两个机遇抓住了,中山将走上一条新型的、国际化特色化的制造业道路。“所谓新型,一定不是追赶型,不要用传统思维去追赶深圳、追赶广州,新型是要引领方向,要发展未来产业。”谭炳才同时指出,中山目前已经有了破局的思路,初步形成了后发崛起的态势,但面临的任务仍然很重。他建议,在深中通道这个重大载体平台中,可以打造一个国际化产业园区,专门用来承载“并跑”和“领跑”的企业。此外,深中同城的思路框架还需要继续放大、丰富,形成系统化的制度设计,从而带动产业图谱的进一步厘清,“这一步走好了,在珠江西岸再造第二个深圳,不是没有可能。”谭炳才表示。

  加快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跨越式发展

  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研究员郭跃文认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必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推进传统制造业加快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跨越式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必须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赋能传统制造业打开战略空间。

  中山特色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如何推进智能化转型、把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到新高度?郭跃文建议,中山可通过智能制造供应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输出先进生产方式,为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企业提供一揽子智能化升级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先进技术装备等支持。通过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贷款担保、设备融租赁、信托等金融服务。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也是实现弯道超车、推动高质量发展、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大举措。”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蒋余浩表示,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数字经济的推动,虽然当前广东数字经济发展巨大,走在全国前列,但仍存在原始创新乏力、数字产业生态不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有待升级的问题。蒋余浩表示,要想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就应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契合市场发展的企业做大做强,鼓励科研人员深入产业发展,同时与港澳建立科研协作联合机制。而在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方面,蒋余浩建议各地方要结合自己的地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根据产业化特性链接数字化资源,从而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不愿意改、不会改,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蒋余浩表示,就中山而言,中小企业众多,他们在进行数字化改造时,除了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还无法预测实施数字化后带来的成效,因此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他建议政府可以构建一个“公共政策”方案,通过公共政策、公共财政、公共基金的设置,建设一些技术平台,购买第三方数字化技术服务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数字化难题。

  更“优”营商环境引得“凤”来栖

  营商环境好不好,决定了企业和人才愿不愿意来、留不留得住。研讨会上,部分专家学者为中山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招”。

  “中山具备非常好的区位优势,城市四通八达,可以吸引各个地方的企业、人才来到中山。”陈思说,做好人才的“引、育、留”,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浓郁的人文气息,而这些中山都具备。他还了解到,在推动人才居住条件改善、加强科研支持力度、子女与配偶优待等方面,中山近年来不断优化服务,令不少人才在此感受到宾至如归,生活充满幸福感,“继续提升这些人性化的服务,我相信人才自然而然地就会愿意留下来。”他表示,当前,中山需要做的是,以更大的力度和举措表达出对人才的欢迎和接纳。

  谭炳才建议,从引才育才用才等方面着手,着重加强能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高层次紧缺人才、满足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等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制造业技能人才短板,深化职业教育等人才教育培训体制改革,组建若干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合作,订单式培养制造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此外,围绕改革创新发展之需,要建立更加细化的免责容错机制,鼓励高层次人才更加大胆地创新创业,鼓励党员干部更加大胆地担当作为、奋勇争先,营造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良好环境。

  在改革第二梯队建设中,既要有一批大胆改革的党政干部,也需要有一支经营管理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家队伍,还需要像中科富海企业这样的科学家团队。党政干部、企业家、科学家群体,与人民群众的结合,造就第二梯队的改革先锋。如何搭一个平台让这些群体发挥更好的作用?裴长洪说,这需要改善营商环境,在原有的营商环境上进一步完善。

  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基地首席专家、教授田启波表示,中山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深中通道将于明年建成通车,届时将成为连接广东“深圳、东莞、惠州”以及“珠海、中山、江门”两大经济圈的直接通道。在此之际,中山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与深圳进一步实现融合互动发展。“抓住这个发展机遇,中山应主要从建构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人才引育、社会治理三方面入手。”田启波说。

  他还建议,要建构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山可以“工改”为抓手,紧密结合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传统工业升级换代,为与深圳加强产业结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除了积极汲取深圳人才培养经验,中山还要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强职业教育培育力度,打造自属的高水准人才培养体系;连续六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中山在深化社会治理方面,可以结合城市景观改造、文明创建活动等进行优化,不断提升城市市民文明素质,积极对标深圳社会治理先进经验和做法。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