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本报记者 杨彦华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人物简介
汤琦,广西桂林人,资深平面设计师,摄影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汤琦最近颇有影响力的作品是拍摄员峰村的《逐水龙魂》,他用了三年时间,拍摄了4T硬盘的素材,他要将其做成一个纪录片。《逐水龙魂》是一个1分26秒的预告片,片中的色彩、音乐、人物各元素在他的镜头里变成了一种打破时间界点的介体,初看令人震撼,细读又有多层面的文化想象。这不亚于班宇在《漫长的季节》里借助王阳的口吻来表达对于世界的畅想和怀念,那首诗叫《打个响指吧》——
打个响指吧,他说
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
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
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
吹个口哨吧,我说
你来吹个斜斜的口哨
像一块铁然后是一枚针
磁极的弧线拂过绿玻璃
喝一杯水吧,也看一看河
在平静时平静,不平静时
我们就错过了一层台阶
一小颗眼泪滴在石头上
很长时间也不会干涸
整个季节将它结成了琥珀
块状的流淌,具体的光芒
在它身后是些遥远的事物
汤琦作品的魅力在于他用镜头语言为我们打了一个共鸣的响指,遥远的事物自此被震碎,具体的光芒从遥远的事物里散发了出来。
在路上,从二维到三维空间
太阳从深蓝的大海里升起,动车在金黄的稻田里穿行,蚂蚁在金色的阳光里奔忙,白鹭从湿地里一跃而起,阳光穿透云层照射着大地……这是他拍的“没有城市的中山”,是一个与自然无限接近的中山,是他眼中不一样的中山。色调冷静,生命却在这里面热烈而鲜活,静与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镜头语言充满了张力,传递出了安静也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他在文字中介绍,“离开故乡已二十年有余,不知不觉从思念故乡到身在第二故乡中成为了新中山人,几年前开始起早贪黑地拍,一直想拍‘没有城市的中山’,拍拍这里的山水林田,你见过这样的中山吗?”
当然,他拍过城市的高楼,他自己也生活在这些高楼里。但他似乎更愿意接近自然,喜爱自然状态下的事物,特别是年纪慢慢大了以后。
汤琦出生在桂林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父辈有很多从事艺术的。1997年,在先他来中山的同学的召唤下,他带着800元现金只身来到中山,从此开始了他的新中山人生活。
对于美术院校陶瓷专业毕业的他来说,在中山找工作并不友好,没有什么工作专业对口。所幸,他有美术功底,他就去寻找平面设计的工作。他应聘的第一份设计工作,是他顺手画在卫生纸上的图。人家一看是他们所需要的人才,于是他在中山有了糊口的工作。自此,他开始了在中山漫长的平面设计工作,先后在许多知名的设计公司工作过,参与过上海世博会以及中山许多知名楼盘的平面设计。
他仍然清楚地记得刚入行的那些年。当年做平面设计的比较多,不仅有难度,关键还很辛苦。一年365天,他有200多天都在通宵干活。不仅仅他如此,他的同行们也是如此。那时候的他没有时间去K歌,更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谈情说爱。
20年前还是photoshop1.0的时代,没什么人会电脑制图,也没有人带着一起干,他就自己琢磨着学。那时他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活着,工作,工作,没完没了地工作。
因为实在太劳累,他不希望后来的年轻人和自己的孩子从事这个职业,但有一点他是肯定的,平面设计给了他广阔的艺术视野,也培养了他的审美情趣。他觉得,很多艺术都是从二维提升上来的,视频其实就是动态的视觉艺术。艺术是相通的,一通则百通。从二维到三维,会有更大的创作空间。
天分当然也很重要,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在重复没有什么创造性的工作,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一样,他们的产品四平八稳,做的人和用的人都没有从中获得喜悦。
2005年开始,他出来单干。他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开始重拾自己喜欢的摄影。
他对于摄影的喜爱比较纯粹,自己喜欢就会去创作。他对参赛却没有太多的兴趣,他把兴趣点放在摄影本身,从中去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他觉得有意义的创作,就是把看似平常的东西赋予它们灵魂。
2017年,他开始接触航拍,和中山接触无人机比较早的7人成立了航拍协会,经常相约一起出去拍摄。
活着,用自己的方式
心灵上给他最大的震撼莫过于,身边正值壮年的好朋友突然离世。这是一个转折点,他不得不停下匆忙的脚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这事发生得很突然,2017年跟他搭档十年的好朋友离世,走的时候46岁,癌症。搭档是2007年相识的,两人经常一起做策划、一起出差、一起满世界去联系业务。他没有想到朋友会在壮年时去世。
朋友逝世好几年了,他还是不愿意相信天人永别的事实,他甚至不愿意去坟前看一眼。他恍惚地觉得,或者在某一天的清晨,就像所有从前的清晨一样,朋友的电话会不约而至,他们会相约去某个熟悉的地方开始看似繁忙而充实的一天。
他开始反思人生,原本没有计划的人生,在现实面前随时都有可能消失的人生,活着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他从喧嚣的尘世中抽离出来,远离凡尘,走近自然,以自己的方式来回答有关生命和活着的问题。他来到别人没有注意的地方,拍摄山水、生命,哪怕是小蚂蚁的生命,来寻找安静带来的力量。
他去甘南、甘孜,站在高山上,独自走在山脊上,走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感受“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辽阔和寂寞,从中悟出生命的意义,他将其间创作的视频命名为《活着》。
他在《活着》这个视频里用文字和画面表达他对于生命的思考,他说——
活着,被迫盲从地活着
优秀,要面对孤立
愚钝,要承受嘲讽
哪怕是平平无奇
也同样经历生存的锤炼
有人说,自己选择的路,流着泪也要走下去
我们孜孜以求的东西追寻了多年
回头看才发现,越简单才越珍贵
想多了,往往也就输了
以自己的方式活着爱得干脆,恨得决绝
脚下的路就是自己的路,坦然地走下去,其他的事,也不过是些人间烟火
有的人可以濯清涟而不妖
或许,最好的一生,不过就是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
活着,live in my way
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活着,坦然、简单、流着泪、快意恩仇,像普通人一样爱这平平常常的人间烟火。
留住记忆,
寻找传统
与现代人
的精神关系
他想拍一个纪录片,讲述人世间的记忆,他要把过去、现在、未来都连接在一起,是人间的烟火,也是不可磨灭的传承,还是世世代代共有的精气神。
2018年,他开始在员峰村拍摄《逐水龙魂》,他想通过拍摄龙舟这种传统项目,来发现在商业化的时代,传统与现代人的精神关系。
从2018年到2022年,他和团队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拍摄这题材,有仪式,有训练,有访谈,有赛事,素材积累了整整4T硬盘。
疫情快结束的时候,他想先剪一个预告片出来,振奋一下精神。
在这个预告片的制作中,他的个人风格完全凸显了出来。主色调选择了偏冷的色系,比如暗黑、冷灰、深蓝,这代表着那些逝去的时光。与冷色调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亮红的龙头、锃黄的战鼓、队服。
音乐是灵魂。他选择了纯粹的战鼓声来贯穿始终。他从众多的鼓点素材中选择了4种不同的鼓,将其完美连成一体。片头用了一声吆喝,急促战鼓声伴随着龙舟在岐江飞驰而出,中间用了快速的闪切龙舟队员拼搏的镜头。
末尾的一声吆喝,既回应了开头,又意味深长。最后,一位老人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幸福表情回应了一句:过去,我们比完赛还会吃上大餐。
短短1分26秒,他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了传统与现代人的精神关系,他说,“其实拍摄纪录片,对于我来说,最终还是表达情感,我很尊重龙舟精神这样的传统。这是一个随性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传递美的精神。我相信,只有美好的东西可以穿越时代,长长久久地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