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李红 图/本报记者 缪晓剑 孙俊军
1 文字带来辽阔的世界
“我很开心来到这座与上一个100年历史发生了深度关联的城市,当然最开心的还是阅读方面。”白岩松开场就对中山的阅读推广表达了肯定,他说当天上午跑了两家香山书房,建设得非常好,中山的100家香山书房都会来到市民身边,他祝愿每一个中山人都能在阅读上投入爱和专注。
讲座上,白岩松跟听众分享了属于自己的阅读故事,重提了很多人熟知的影响他人生的四本书,“这一次在面对南国书香节·中山书展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新的命题,就是为什么是这四本书?那既然题目叫《阅读的力量》,这些书给我注入了什么力量,我可以仔细讲一讲。”
“0-10岁,影响我最深的是《新华字典》。文字世界的打开,这本书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白岩松讲述,他的人生从1968年到1978年的这头10年时间里,因为会认字有了阅读饥渴。他的妈妈是老师,订了《小说月报》《中国青年》,他每天都要翻她的书包。平时拿了妈妈的图书证,踮着脚去新开放的图书馆借书,两个证都不够借。“我看到了《一千零一夜》《高山下的花环》,我才知道世界不只是呼伦贝尔,世界开始变得辽阔。”白岩松觉得走进汉字的系统,是太美好的一件事情。
很多人问他,是不是打小就想学新闻,白岩松说并不是。“我小时候在呼伦贝尔,那里没有新闻,我们能读到的《人民日报》是三天前的,但是阅读让你知道世界不止在这儿,外面有更辽阔的世界,你的梦想就开始诞生。”
2 所有人的青春都应该跟诗歌相遇
到了10-20岁阶段,白岩松说就不得不讲他的幸运的18岁。他18岁那年是1986年,那年5月,他在北京王府井书店买到了《朦胧诗选》,隔天在工人体育馆听到了崔健唱《一无所有》和《让世界充满爱》,也是在那一年他看到了金庸的小说。
为什么会选《朦胧诗选》?白岩松觉得所有人的青春都应该跟诗歌相遇。尤其在中文里头,诗歌是最浓缩最精华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诗歌代表着一种态度,代表着一种美。《朦胧诗选》第一页就是北岛的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他看了,不相信。这对一个18岁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冲击力太大。
白岩松18岁非常幸运地和这些相遇,阅读深刻地改变了他。他不可能再用过去的语言模式去说话、去写作,同时他有了一种态度,坚信之前的怀疑,“我需要相信,但是我必须是从怀疑出发而去完成最后实证的相信,‘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当然现在对我非常重要的支撑,是诗人杨牧一首诗中的一句话,他写一只鸟的飞行,最后一句话是‘爱是唯一的向导’。”白岩松说,当你不知道往哪儿走,当你不知道怎么走的时候,跟着爱走。这就是阅读,这就是在他青春18岁的时候,迎面相遇《朦胧诗选》对他产生的影响。这一影响,浓缩成两句话就是:说自己的话,找到你该有的态度。
3 不阅读,我们怎么走进复杂的人性世界?
那么到了20岁-30岁,白岩松觉得自己比较幸运,25岁就有机会成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主持人。他要接触中国最牛的一批人,采访一个又一个名人。“就在《东方时空》开播的1993年9月份,我拿到了影响我至深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唐浩明先生写的。”
白岩松后来回头去想,为什么是这套书在这个阶段对他影响最大?他觉得是因为给了他对人生和人性的全新了解,“我开始懂得怎样用人性去观察人,观察人生,观察自己,告别了过去肤浅的是非对错二元对立思维。”
知道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层面,从那个时期开始,白岩松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说“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不阅读,我们怎么走进复杂的人性世界当中?恕我直言,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名著大多都在关注的是人和人性,这便是需要读书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4 到了中年也有“10万个为什么”
“30-40岁之间,我选择了《道德经》,因为人走了一段路总会困惑。”
人不光小时候要面对“10万个为什么”,岁数大了,到了中年也有“10万个为什么”。白岩松说中国人强调要走大道,大道至简,“道是中国原生的文化体系、价值观体系。”
白岩松认为老子庄子是真正的中国哲学体系。为什么“道”这个字对于中国来说如此本源。因为写的时候,首先要写“首”(脑袋),接下来写这个走之偏旁(行动),“知行合一”就在“道”这个字里。“道”非常强调用思想去指引行为,是一个思想智慧和行为的结合体。
白岩松说:“现在网上经常流行一句话,‘为什么我们什么都懂却还是无法过好自己的一生’,因为你没法将‘知道’转化成行为,没把好的‘知道’转化成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没从知识上升到智慧的层面。”
《道德经》说“天长地久”,问题是天为什么最长,地为什么最久?白岩松看到老子自己回答,是因为天和地从来不为自己忙活,他们都为天地间的万物在忙活,所以最长最久。“越不考虑自己的,最后得到的最多。”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他见过的人类最早最平等的宣言。而很多人说《道德经》强调无为,其实并非如此,末尾处的4个字是“为而不争”。
“30岁-40岁之间,对我支撑最大的是《道德经》,那是因为人总要找到安抚内心的东西,总要找到你最接受的一种文化观、价值观。”这是白岩松的精神落脚处。而到40-50岁之间,或到50-60岁之间又是哪本书?白岩松说,河流在最初行进的时候注入的每一条河都该记住它的名字,但当进入到中游海阔天空的时候,已经不用再记哪条河注入了。只要记住,养成一生的阅读习惯就好。
对话
身边有书,有时间看书
◎中山日报小记者:白老师您好,请问您觉得阅读可以培养哪一方面的素养?
◉白岩松:我不觉得阅读会培养你哪一方面的素养,阅读会把你塑造成一个完整的人。我总是相信,如果你从小就开始喜欢阅读,一定要比不阅读好很多,阅读培养的一定是一个综合的、更好的你自己。另外,我要提醒所有的父母,不要让孩子读你觉得该读的书,首先要让孩子读他想看的书,不要上来就让他烦阅读。父母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行当,你在打麻将凭什么让孩子阅读?你在刷短视频,凭什么让孩子念诗?父母是一种修行,还是一种终身的学习。
◎中山市民:我觉得通信是一种比较特别的阅读方式,我想请问您在读恩佐写给梅西的那首小作文的时候,您内心有什么感受?
◉白岩松:在采访梅西的时候,我问过他年轻人的成长问题,那是他最感到开心的事情,现正在慢慢成为一个历史性的文献。现在短信都具有了文物的价值。你看我们是从长信到短信到微信,再发展下去就没信了。我还是看到信当中很多美好的东西。包括我跟一位青年作家商量着,是不是可以借鉴日本女作家用写信的方式去构成一本书,重新复制一下远古的美好。我还是觉得信里头有很多美好的情感,现在所有的事情都太快了。
◎中山市民:很多小孩都不看书了,他们对纪录片还有一点兴趣,是不是应该多看中外不同的纪录片?然后我看您坚持站了两个小时演讲,是不是平时有运动?
◉白岩松:我认为纪录片也是一种阅读,影像也是一种阅读。比如说电影里头对人性和人生的那种解剖,是相当有价值的,现在好的纪录片非常多,我也很爱看纪录片。当然,我看书的时间多,因为看书自由,不被限制。
运动是我的习惯,我现在55周岁,每周踢两场球,还有长跑。我特别希望大家爱上运动,每一个家长都应该让孩子运动,运动不光涉及身体健康,还涉及精神健康,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面对成功或是失败。运动能教会孩子如何在规则范围内赢,以及如何体面并有尊严地输。不失败怎么能学会东西,现在很多人有心理问题,爱体育的人会好一些,体育的重点不在于“体”,在于“育”,育人的育。
◎中山日报小记者: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个问题,您觉得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阅读的好习惯?
◉白岩松:小朋友培养阅读的好习惯,就需要身边有书、有时间看书、大人愿意让你们看书。我们为什么会经常强调熏陶?熏是一种味儿,读书也需要熏,孩子身边要有书。非常希望中山先行一步,引领全国,制定幼儿园、小学、中学不同阶段的阅读引导计划,提供不同可选择的书目,小朋友如果在初二初三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不用担心。因此,作为小朋友,你不用多想什么,只要想看书就行了,剩下让大人给你做,中山会为你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