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融媒 新闻列表
~~~——
~~~——
~~~——
~~~——
~~~——
~~~——
~~~——

 
2023年08 20
癸卯年七月初五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4版 2023年08月20日 融媒 扩展 收缩 默认

中山青年人才市情乡情调研大赛落幕,500多名青年到城市、乡村开展深调研
“青春合伙人”献上中山发展“构想图”
本届中山青年人才市情乡情调研大赛中,共有500多名青年走进中山城市乡村开展调研。受访者供图
青年走访沙岗墟的商户、消费者、物业管理处等有关人员,与他们深入交谈。受访者供图
  “我期待夜中山可以更有烟火气”“我希望中山的美食像淄博烧烤一样让更多人知晓”“我希望可以为花木产业打开市场贡献力量”……

  8月16日,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主题实践活动之2023年“青春之眼看中山”青年人才市情乡情调研大赛总决赛在全球通大厦精彩上演。连月来,500多名青年深入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用脚步丈量中山,他们在现场表示,通过一线调研,自己认识到了不一样的中山,也想成为“青春合伙人”,为城市发展、乡村振兴献上“构想图”。

  本报记者 徐钧钻

  实习生 罗紫妍 张钰曼 郑盈

  通讯员 张燕鸿

  帮助花木产业更好

  “走出去”

  “横栏镇是中国花木之乡,但我们调研了解到,不少中小型规模的花木种植户,销售半径只停留在大湾区。如何将地域品牌打造成全国品牌就是我们的调研主题。”广东财经大学大三学生、横栏镇大学生联合会会长关铭乐这个暑假走访了40多家中小型花木种植户。“过去的刻板印象是,第一产业不赚钱,农村是吃苦的地方。”直到2022年,他参加了首届青年人才市情乡情调研大赛,对花木产业的印象才有所改观。“原来横栏镇花木产业的附加值很高,通过精品化、设施化、特异化培育,花木产业的经济价值不可同日而语。”于是,今年参加调研大赛,他结合所学的市场营销专业,选取了切口更小的调研方向——花木销售。

  通过调研,关铭乐和伙伴了解到许多花木种植户已经开始尝试电商销售,一家种植户通过抖音平台,每月可以完成10万元销售额,最远销售到湖北省。“老板期待打开更广阔的市场,但他说缺乏精准的市场投放和物流支持,要‘出圈’并不容易。”关铭乐还发现,横栏的花木产业存在供需脱节、对中介依赖性强、运输物流难成体系等问题。“这些都是制约横栏花木产业‘出圈’的因素。”关铭乐说,目前他已和校友企业合作,通过打造花乐送花木产业电商推广平台和小程序,为家乡企业打开市场贡献一份力量。

  为沙岗墟夜市提出“金点子”

  1998年,沙岗墟作为一个以全新理念设计的现代集市在起湾道正式落成,不仅商品应有尽有,还设有墟日、灯光夜市和花市,人们在“趁墟”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中山浓厚的市井文化。

  代表团队演讲的莫杨泳是肇庆人,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就读。去年7月第一次跟同学来到沙岗墟夜市时,就被这里的烟火气所吸引。她留意到,档主和消费者都是年轻人。“在这个800多年历史的墟市中,感觉到中山依然很年轻。”不过,莫杨泳很快就发现,夜市还存在不少问题,不仅管理、卫生和配套亟待进一步升级,因为缺乏地方特色,也没能吸引更多“回头客”。

  如何才能擦亮沙岗墟的夜市品牌,让中山的夜晚更具“烟火气”?莫杨泳和伙伴们就此展开调研,并在与商户、消费者、物业管理处和社区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后,用社区共生理论视角,为社区参与夜市治理提出“金点子”,包括创设夜市志愿服务阵地、深挖当地文化并形成IP、定期举办比赛促成良性竞争等,让沙岗墟夜市成为中山夜经济叫得响的品牌。

  开展“深调研”希望留住创业者

  路演环节中,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夏桥乡梦队伍展示的参赛作品《缮巢“留”凤:基于中山市旗溪村生态文旅建设中乡村人才保留的实现模式研究》尤为抓人眼球。“刚到旗溪村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里很淳朴,人很少,有着浓厚的乡村气息。”团队负责人冯芷韵介绍,旗溪村群山环抱,风景优美,不仅集聚了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毕业于名校的高学历“新农人”,还成功孵化出特色种植业、乡村旅游和休闲农庄等18个“新农人”产业项目。为什么有这么多高端人才来这里实现梦想?如何吸引更多人过来参与乡村振兴?团队深入访谈了7位来自不同行业的相关人员以及基地负责人,整理出15万多字访谈稿。

  通过访谈,冯芷韵说,旗溪村现存问题主要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体感知,例如乡村人才创业平台建设不够完善、当地高融合企业及商业配套无法满足需求、新旧村民间的融合度欠佳、人才对当地政策感知度较低等。她以自己曾经参加的一个生态集市为例,这个生态集市是由旗溪村的创业者们发起的,“只有在这个集市举办的时候,旗溪村的人流量才会增加。集市的客户人群也瞄准了城市中对生态农产品有高端需求的游客。鲜有本地村民参与。同时,不少‘新农人’也希望政府给予更大力度支持。”

  冯芷韵认为这些因素如果不及时改变,会让已经留下的人才流失,也不利于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她建议,要提供针对性帮扶政策,还可以搭建跨区域的产业交流和展示平台,让“新农人”坚定信心、不断成长。她们还提出,可以通过大学和农村结对,建设“大学—农村”社区,并通过提高公共空间的适居性等方式,让本地村民和外来创客加深了解、相互理解。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