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优化学校内部管理
林国胜有着两次帮扶支教经验。2017至2019学年度,他曾参加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云南昭通市实验中学的支教帮扶工作。2022至2023学年度,他又参加了广东省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粤东西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潮州市磷溪中学的支教帮扶工作。这两次经历,林国胜都深有体会。
“进入新学校,我会通过问卷、座谈、观察等方式,对受帮学校进行初步摸底,这能尽快、全面了解学校的优劣势,以求更好、更精准地融合中山经验。”林国胜告诉记者,在昭通市实验中学支教时,他和实验中学同仁共同制定了《云南省昭通市实验中学五年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参考了他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以及帮扶学校的工作实际与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同,并逐步推行。
此外,林国胜还积极促进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调动和优化现有的各种资源,扩大教育发展空间,自主开发各学科的校本课程,极大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他提出建设昭通市实验中学青春文化广场、学校快乐阅读园等建议,得到了学校重视和落实,学校也因此先后获得“昭通市书香校园”和“云南省最美校园书屋”等荣誉。
林国胜表示,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只有一边发现、一边说服、一边改进,才能纠正一些不合理的管理模式,而好的管理方法也是相互学习借鉴的结果,其间还需要不断观察、思考和总结。
■互动融合,培养学校内生发展动力
如何实现精准高效的教育帮扶?在林国胜看来,“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是帮扶的着力点。
因此,在昭通市实验中学,林国胜牵头制定和完善了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管理办法、学科竞赛奖励办法等学校教科研管理系列规章制度,促进学校科组活动、教研活动的规范开展,营造学校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此外,林国胜还鼓励和帮助老师们申报各级科研课题,通过教研促发展、课题育新人、规章创环境,不断培养学校内生的发展动力。在他的协助下,曹阜飞老师的《加强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等一批课题成功申报为当地省、市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
“只有深入课堂,参与教育教学,取得实效,才能赢得受帮学校领导师生的信任和支持。”林国胜表示,当两地教师同备课、同研磨、同听课、同评课时,不仅友谊更加深厚,教学质量也会不断提升。
■“软硬兼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优质的师资。因此,师资培训也是教育帮扶必不可少的内容。”2017至2019学年度,林国胜曾多次组织中山市名师、名班主任走进云南昭通市实验中学开展教育教学讲座、上同课异构课。昭通市领导、老师亦多次走进中山市参观校园、观摩课堂,听取管理、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
考虑到派出校和受帮校之间的硬件差距,林国胜还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帮扶。他募捐10万余元资金建设昭通市实验中学地理园、生物园,还发动中山市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协会为昭通市实验中学捐赠3套乐高机器人设备。如今,该校已成为昭通市机器人教育的“领头羊”,社团经常代表昭通市参加国家、省内的竞赛,屡获国家、省级大奖。此外,在昭通支教时,林国胜还把帮扶活动扩展到其他学校。
“以环境扩内涵,不但需要关注优美安全校园、完善教学设备等育人硬环境的建设,还要注重制度、文化、管理等软环境的创设。”林国胜表示,当社会各界都在关注教育帮扶事业发展时,老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不断增强,这些力量,最终都将凝聚成改变当地面貌的决心和行动,成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报记者 王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