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付陈陈
图/本报记者 冯明旻
■创新宣讲
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9月3日上午,阳光明媚,微风怡人,黄圃镇石军村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榕树下,一场以“黄圃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进农村(石军村专场)”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正精彩上演。由少先队员、石军村党员志愿者和普通村民组成的30多位观众,围绕在黄圃镇党委委员李华军四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这个由一棵榕树、一块背景板、一张石桌和几张长石凳组建起来的空间,便是黄圃镇打造的特色宣讲品牌——“榕树传习所”在石军村的宣讲点。
“今年以来,我们优化提升了一批村里大榕树下、四小园、田间地头、弄堂小院、工厂园区、社区广场等生产生活一线宣讲场所,进一步深化宣讲阵地覆盖,着力推动群众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宣讲就在哪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李华军介绍,按照“1+5+8”工作思路,黄圃镇以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成立了五家理论宣讲基地,建立了八大宣讲团,制定《黄圃镇“榕树传习所”宣讲工作方案》,广泛深入基层一线,扎实开展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工作,让宣讲拥有鲜明的标识和品牌。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镇共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宣讲100余场。
■主动担当
为创文贡献青春力量
在离“榕树传习所”不远处的河岸边上,一群身穿各色志愿者马甲的年轻人正拿着清洁工具清理着村中的卫生死角;碧波荡漾的河涌上,远远驶来一艘小船,两名青年志愿者举着带长杆的渔网,捞起漂浮的垃圾,不一会便装了小半个船舱……这场看似平常的志愿活动,是黄圃镇组建“党团队+青年突击队+大学生协会+青年志愿服务队”矩阵,是中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青春力量的缩影。
据黄圃镇团委书记郭曼祺介绍,今年以来,镇团委积极组建新时代青年突击队,近120名青年主动在水污染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绿美黄圃建设等中心工作中勇挑重担,助力重大项目攻坚。同时,建立16支“河小青”志愿服务队,聘任16名“青年河长”,组织各村(社区)常态化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河小青”“山小青”、创文巩卫“文明1小时”等志愿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志愿活动300多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5000小时。
今年暑假,镇团委还组织返乡大学生组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开展缤纷暑期夏令营公益课堂、“青春之眼看中山”乡情调研等“雏鹰归巢”系列实践活动20多场,有效引导青年参与社会治理。
此外,发动青企协、慈善机构等社会力量,开展“筑梦同行”爱心助学、“两帮两促”等行动,营造公益事业社会支持、文明创建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门前三包”
擦亮“全国文明镇”招牌
3日上午10时许,位于黄圃镇商业大街的临街商铺陆续开门营业,某女装店的店长张小姐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先检查商铺门口的卫生情况并及时清理,再将店内的地板擦一遍,已经成为她每天营业前的“必修课”。
为提高镇容环境管理水平,今年以来,黄圃镇全面实施“门前三包”制度,落实网格化管理,逐街逐户做好“门前三包”宣传和责任书签订工作,至今共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19246份。该镇还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宣传“门前三包”的内容、做法和成效,利用“黄圃发布”微信公众号宣传文明创建工作信息70多条。
在与商业大街一街之隔的新明中路,每间商铺门口的墙壁上均挂有一块蓝色的智能“门前三包责任牌”,相比普通的责任牌,它多了一个二维码,市民用手机扫一扫便可将该商铺门口的卫生情况反馈至监管平台。
“目前,辖区主要街道共设置‘门前三包责任牌’17367个,其中智能责任牌900个,普通责任牌16467个。”黄圃镇城市建设和管理局副局长梁树华介绍,自今年6月设置智能责任牌以来,后台共收集了80多条投诉信息,在群众的及时监督下,执法人员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沿街商铺的卫生环境比以往好了许多。
为全面推进“门前三包”工作的顺利开展,该镇还坚持典型示范引领,打造文明道路、文明校园、文明商圈等“门前三包”八大文明示范点,以点带面扩大影响力。今年下半年,该镇还计划将蓝悦湾、半山豪苑、状元居等5个居住小区打造为“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文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