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付陈陈
■层层摸排 锁定污染“黑手”
“这就是涉事的某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接到群众举报后,我们立即对受污染河段周边企业进行了初筛,并对涉及废水排放的企业进行现场排查。”民众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态环境保护局)执法人员方琪惠指着三墩村内一家生产浴室五金配件的企业说,周边很多企业都是从事注塑、五金加工行业,但涉及工业废水排放的企业只有3家。
经过初筛和现场排查后,执法人员发现,该公司的除油清洗房内设置了两套清洗槽,清洗水槽有排水管连通到车间外的一个不锈钢双槽蓄水池,蓄水池连接了软管放置在旁边的市政井口上方,现场检查时该软管有废水直接滴入市政井内。
“我们启用了管道机器人对连接市政井的地下管道进行了摸排,查看管道走向以及是否有残留的废水,同时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公司对该涉事企业的废水、受污染的河涌水体分别进行采样检测。”方琪惠说,结果显示,河涌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与企业废水污染物具有高度相关性,故本次河涌污染事故锁定该公司存在违法嫌疑。
民众街道综合执法局立即对该司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并于8月11日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责令该司限期完成整改,并根据相关规定对生产车间进行查封处理。另外,企业涉嫌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含有毒物质的水污染物的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涉嫌构成污染环境罪,民众街道已于8月23日将该案件材料移交公安机关办理。
■严防死守 还村民碧水清流
时隔两个多月,记者在该厂区内发现,被查封的生产车间已经开始重新运作,涉事的蓄水池也已被重新整改。今年9月,民众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态环境保护局)对企业的整改项目进行了复查,经查合格后,车间方才解封。
“现在这里有好几个污水转运桶,整个污水桶转运区我们都用水泥砌了10多厘米高的围挡,防止污水流出该区域。”企业管理负责人廖先生指着围挡旁边的市政井和下水道井口说,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将这两处井口也用水泥封死了,不让废水有任何机会流入河涌。
对于这次事件,廖先生深感愧疚。事发后,他第一时间召集员工开展了环保知识培训,让员工深刻认识到,企业不仅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环保,以后万不可再犯同样的错误。
当天下午,站在企业厂区后方的黄伦炽涌旁,向碧绿的河面望去,不见污染物,两岸的红色鸡蛋花开得正旺。方琪惠表示,能够让河涌保持现在的状态,离不开事发当天及时、高效的应急处置。在多方人员采取沙包封堵废水、关闭相关水闸、吸抽废水、运至废水处理厂处理等措施后,约20吨污水顺利完成转移处置,未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普法宣传 提升企业守法意识
惩治不是目的,提高思想觉悟、防患于未然才是关键。
今年以来,民众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态环境保护局)不断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一是邀请环保专家对企业进行“环保体检”100余家次,督促企业落实环保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污染防治相关要求,进一步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减少环境影响;二是向企业派送《企业环境管理工作指南》等资料500余份,专人专岗积极解答企业环保疑问,向企业普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三是下村居、进园区开展环保合规培训,举办培训3场次,参与企业100余家,进一步提升企业环保合规守法意识。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做好宣传、培训工作,也希望群众能够继续发挥监督作用,及时为我们提供违法线索,让污染环境的‘黑手’无所遁形。”方琪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