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5版:新闻 新闻列表
~~~——逐步实现废弃物减量、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等目标
~~~——
~~~——位于东升公路养护所,新建10个快速充电桩
~~~——
~~~——
~~~——

 
2023年12 13
癸卯年十一月初一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5版 2023年12月13日 新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低效工业园改出新空间
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岑片区)项目连片改造现场。(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易承乐 摄
  编者按:12月12日,《经济日报》8版头条刊出题为《低效工业园改出新空间》报道,大篇幅聚焦中山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破难题促发展,抓“工改”,为中山高质量发展拓出了崭新空间。以下为报道全文。

  在广东中山市,一场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以下简称“工改”)攻坚战正如火如荼推进。从9月份到11月份,约5000亩新增“工改”拆除整理土地在城乡铺开,60多个新批复、新动工的项目正拔地而起,一个个万亩级主题产业园建设提挡加速……

  对于中山市来说,“工改”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

  曾为“广东四小虎”之一的中山,一度困于粗放发展模式所形成的低效产业空间,在百舸争流的城市竞逐中逐步掉队。2022年初,中山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启动“工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当地更针对“工改”深入开展“破难题、促发展”攻坚行动。截至目前,中山已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3万亩,为高质量发展拓出了崭新空间。

  ■重塑产业格局

  登上中山黄圃镇“工改”指挥部大楼眺望,大片平整的土地延伸至一条碧蓝的水道,对岸便是“中国家电之都”顺德的容桂片区。“这里是全市最大的‘工改’项目——中山市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岑片区,将联动容桂打造万亩家电产业腹地。附近原本是密密麻麻的破旧厂房,而今已清拆出千亩土地,引来一批家电上下游企业落户,供不应求。”黄圃镇党委书记梁泳辉说,“黄圃镇有工业用地1.9万亩,其中低效用地达1.2万亩,未来的发展空间只能靠‘工改’。”

  黄圃镇是中山市的缩影。中山市工改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工改”前,中山土地开发强度已近40%,预计到2035年,年新增产业用地不到600亩;全市33.7万亩工业用地中有11.3万亩的锌铁棚厂房,产业空间有限、土地碎片化问题严重,导致多年来招商引资项目落不了地,有的本土企业外迁,工业投资连续多年在珠三角地区垫底。“我调研看到,低效厂房里有高耗能、高污染等现象,无论是从产业空间来看还是从生态保护来看,都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说。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山吹响“工改”攻坚铁军再出发的号角,组织万名党员干部一次次入镇下村开展深度调研,破困局、开新局。“工改”中,中山跨镇街谋划智能家电、高端装备等十大主题产业园区,一园一策推动土地连片改造。“黄圃镇正积极探索适合家电产业的改造模式,坚持家电主导、重塑空间,推动土地碎片变连片、低效变高效。”梁泳辉说。

  中山市把“工改”确立为“一把手工程”,调动各级各部门资源合力攻坚,创新推出“村企合作+单一主体归宗”“政府收储+异地代建”等多种模式,党员干部走村入户讲政策、点对点破解难题,赢得广泛支持。

  “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建自己想建的厂房了。”看着有望明年4月封顶的智能制造基地,中山市雪乐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巧英说。雪乐电器扎根黄圃镇20多年,被列入“工改”第一批搬迁名单。“腾挪期间外贸订单怎么办?员工怎么办……工改办的同志以‘一条龙’服务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杨巧英说,当智能家电产业园一阶段土地整备完成后,雪乐电器第一个回迁,开建新基地,“今年广交会外商来考察,广交会后海外新客户比往年增加了20%”。

  改出新空间,迎来新气象。目前中山市“工改”项目新招引企业166家、服务本土企业228家、预计推动新增投资近850亿元。本土传统制造企业忙增资扩产、数智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纷纷落户,中山市的产业格局被重塑。前三季度,中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7.2%,增速均排名广东前列。

  ■吸引企业回归

  “工改”不仅改出了产业空间,更改写了营商环境,改回了企业信心。

  “20年前,我在中山市为买地跑断了腿,从竞拍到拿施工许可证用了近两年;而现在拿地即开工,半小时搞定,真切感受到政府支持项目落地的力度、速度和温度。借‘工改’我们将打造国内第一个数字化全预混冷凝燃气壁挂炉生产基地。”广东昊森集团董事长吴效峰满怀信心地说。

  “过去,有企业家说,在中山市干企业、办事太难了。我们就是想通过‘工改’打开缺口,聆听企业家呼声,打造一个全新的营商环境。”郭文海表示。

  记者从中山市工改办了解到,“工改”前,中山还存在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审批效率低下、过程繁杂。“工改”中,中山市果断清理113项市镇两级的“自捆手脚”政策,出台涵盖空间规划、土地整备、审批服务等方面的83项新政策。同时,中山推出一揽子举措推动审批提速,使项目批复平均时间从20多天缩短至3天,并创新搭建“中山看地云”平台,开展“云”招商、“云”选地,形成全产业、可视化、智慧化的产业用地供需平台。

  随着“工改”深入推进,一股企业“回归潮”在中山涌现。多年前从“灯都”中山古镇“出走”布局长三角地区的上市公司欧普照明今年“回家”,将华南总部落在中山。越来越多企业对中山营商环境投下“信任票”。截至11月底,中山经营主体数量已突破61万户,比2022年初增长近20%,其中制造业经营主体增长超1.3万户,增长率超12%。

  ■富民兴村提质

  沿河漫步于黄圃镇内的家电产业园,清澈的河水淌过宽阔的草地。“家电生产免不了酸洗、喷涂等环节,过去河畔‘小散乱污’厂房密集,污水横流。如今,我们沿河留出25米生态空间,园区品质提升了,也大受优质企业欢迎。”梁泳辉说。

  “工改”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中山市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既算经济账,又算生态账和健康账,以“工改”为突破口协同推进产业升级、污水源头治理和富民兴村,带动各领域高质量发展。

  “工改”以来,中山市已摸排超7万家工业企业和265个工业集聚区,拆除整理过万亩用地,推动涉污企业达标排污。利用“工改”腾出的空间,中山市创新规划了25个环保共性产业园,将同一产业链的涉污环节集聚到一个园区,一口排放、监管,预计将实现超2500家污染企业聚集发展、高效治污。

  “工改”还充实了村集体和老百姓的“钱袋子”。中山市引入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厂房业主剩余租期并作合理补偿;同时采取物业补偿与货币补偿结合的方式进行土地收储补偿,支持新建物业由村集体持有,并鼓励国资国企“统租统管”,解决村里长远收益的问题。在黄圃镇,不少村民从改造项目中获得的收益达原来低效厂房租金收入的6倍。

  秀水长清、富民增收的新景,在小榄镇绿金湾高端环保产业园成为现实。改造前,该园区为11万平方米的残旧锌铁棚,年租金仅3690万元;改造后,园区产业加速绿色转型,集体物业价值达13.8亿元,将给其所在的社区每年带来租金收入约6270万元。

  经济日报记者 郑杨 张建军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