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3版:新闻 新闻列表
~~~——
~~~——
~~~——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党群综合部副部长杨新辉用接地气的方式讲述深中通道的技术创新和人物故事
~~~——西区街道将可回收物便民交售亭引入小区,以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并提高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2024年04 23
甲辰年三月十五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3版 2024年04月23日 新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翻译”超级工程:把硬核科技讲给百姓听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党群综合部副部长杨新辉用接地气的方式讲述深中通道的技术创新和人物故事
杨新辉(右)向记者科普深中通道的硬核科技。 本报记者 孙俊军 摄
  4月20日,《伶仃洋上现通途——致敬深中通道建设者》摄影展在中山纪念图书馆方成厅开幕。当天的首场分享会,由广东交通集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党群综合部副部长杨新辉分享深中通道超级工程建设背后的故事,讲述深中通道建设者的艰辛和工作成就。

  “为了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深中通道建设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攻克无数技术高地。通过这个展览,希望让更多市民深入了解深中通道,为我们中国工程建筑的雄厚实力感到自豪,为深中通道建设者的拼搏精神鼓掌喝彩。”杨新辉表示,眼下深中通道正朝着今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的目标全力冲刺。建设团队的终极目标是让项目高质量安全顺利地实现运营通车,为湾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交通服务。“把追求幸福生活的人、寻找诗和远方的人送到目的地,让想要回家寻求心灵慰藉的人,平平安安到家。”

  本报记者 何淼

  ■擅于用比喻科普深中通道知识

  “你知道伶仃洋大桥的桥面高度有多高吗?”在科普深中通道相关知识的时候,杨新辉总是不自觉地使用疑问句。使用疑问句可以引导听众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我主要的工作是把超级工程的技术、创新、人物,用最通俗的语言展示给社会大众。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当今世界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它的规模宏大,技术领域宽广,怎么运用通俗的语言把核心技术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是我最大的挑战。”杨新辉还记得,为了介绍世界上最长最宽的沉管隧道,所作的一系列运算。一节钢壳里要灌进2.9万立方米的混凝土,那么2.9万立方米是什么概念?“如果我们把表述转换一下方式,每一节沉管里面灌入的混凝土可以填满12个国际标准游泳池,估计你就会直观地感受了。”这是杨新辉总结的经验,讲解抽象难懂的工程知识要善于应用比喻。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深中通道的海底隧道沉管标准管节长165米、宽46米、高10.6米,如果把沉管管节“竖”起来,就是一幢55层高的大楼,建设者要将32幢这样的“大楼”逐一从50公里外的桂山岛浮运到隧址,沉放到海底对接起来,个中的困难可想而知;32节沉管要用到30多万吨的钢,相当于7个“鸟巢”的用钢量;伶仃洋大桥主缆的一根钢丝能承受的破断荷载达到5.8吨,相当于3辆小汽车的重量……

  在展厅,看到伶仃洋大桥高耸入云的图片,杨新辉想起自己孤身一人用脚丈量猫道的经历。以伶仃洋大桥东索塔猫道为起点,至大桥西索塔猫道结束,单幅总长约3公里,他走完全程花了1个多小时。“没有到现场走一遍,永远都不知道工程有多难,建设者有多辛苦。”杨新辉说,“在我的个人认知里,要做好宣传的工作,一定要先了解这个工程,才能用普罗大众都能够理解的语言传达出来。因为工程毕竟是一个专业的东西。”

  ■做足准备,每次施工都是胸有成竹

  去年6月8日,海底沉管隧道最后一节沉管及最终接头浮运安装进行时。“登上一体船,看到的每一个人,全是笑意盈盈的,丝毫不见紧张气氛。不是说这次是所有管节沉放施工最难的一次,最终接头对接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吗?为什么他们不紧张呢?这些领导是不是为了稳定军心而故作镇定?”杨新辉在他的一线手记里这样写道。参建深中通道项目进入第7个年头,杨新辉回忆自己参与重大节点施工,似乎很难找到紧张、激动、兴奋的画面。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就是在施工前,我们把一切的事情都规划好,我们的理念就是绝不把一个问题带到水下,所有的问题都在岸上解决。沉管一旦下水,那说明我们已胸有成竹。”杨新辉表示,出现世界性难题,建设团队创造性地解决,这样的情况贯穿了深中通道的整个建造过程。例如:为了高效、高质量完成沉管的浮运安装,建设团队量身定做的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创造了两个世界纪录。一是连续6个月,每个月安装两节的安装速度世界纪录;二是连续15个管节安装精度达到了毫米级的世界纪录。

  此外,世界首创的整体预制水下管内推出式最终接头,在长5.1米、宽46米、高9.75米的空间内,要集成11套专用装备,深中通道的建设团队不仅把它顺利制造出来,还成功沉放对接,对接精度达到毫米级。“我们遇到的困难是100%的,但是我们按200%进行考虑,做好300%的措施。”杨新辉说,从创作的角度来说,重大节点的施工一切顺利,没有戏剧冲突,故事性很弱。对工程建设来说,没有事故,就是最好的故事。

  ■终极目标是高质量安全顺利实现通车运营

  4月16日,深中通道全线5G通信网络通过验收,正式实现“网联通”;4月17日,深中通道桥梁工程完成的荷载试验,顺利通过“大考”,朝着今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目标更进一步。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项目高质量安全顺利地实现运营通车。”杨新辉表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筹备营运是目前两大核心任务。要顺利实现营运,还有一系列工作需要完善。例如怎样让深中通道顺利并入收费网络、完善配套通信网络、营运安全措施、标志标牌设置、行政审批手续等。

  7年前,杨新辉抱着一堆图纸,面对着茫茫大海,向参观的人群描绘深中通道的蓝图。看着深中通道一点点建成,就好比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希望项目能顺利通车,每天把追求幸福生活的人、寻找诗和远方的人送到目的地,让想要回家寻求心灵慰藉的人,平平安安到家。”杨新辉说出自己的心愿。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