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3版:新闻 新闻列表
~~~——
~~~——《区氏家具》新书发布和赠书仪式同步举行
~~~——
~~~——
~~~——
~~~——
~~~——

 
2024年05 23
甲辰年四月十六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3版 2024年05月23日 新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沙溪镇涌边村从改善人居环境、办好民生实事、培育文明乡风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擦亮“广东省文明村”金字招牌
办好民生实事 劲吹文明新风
沙溪镇涌边村新貌。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五月的一场细雨,给沙溪镇西南部的涌边村蒙上了一层诗意。漫步其间,古色古香的红褐色牌坊与琉璃瓦相映成趣,“杜婆桥”跨河而卧,仿佛在倾听潺潺流水低吟,高耸挺拔的碉楼与郁郁葱葱的孖樟古树相依相偎,共同诉说着村落的古老与新生……

  近年来,涌边村从改善人居环境、办好民生实事、培育文明乡风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深化文明创建工作,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如今,不仅“广东省文明村”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文明新风也愈发深入人心。

  本报记者 王蔚然

  ■做好民生“微实事”,提升宜居“大幸福”

  走进涌边村,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宜居。大型灯光球场和健身广场宽敞气派,龙澳公园和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休闲娱乐场所设施完备,这些无不体现着涌边村对村民生活品质提升的重视。

  村民曾伯和李伯对此深有感触。据他们介绍,近年来,涌边村致力于推进“四小园”建设,巧妙利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的闲置空间,新增了5处小公园、小花园。这些绿意盎然的角落,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更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此外,涌边村还全面升级改造了老旧的供水管网。针对管网老化、水压不稳等问题,实施了自来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彻底解决了供水问题,改善了供水条件。这一举措惠及常住居民3600多人,让村民们真切感受到了生活质量的提升。

  在提升基础设施的同时,涌边村也不忘优化道路交通环境。在对村内路面老旧破损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后,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升级改造了长度约540米、面积约2600平方米的老旧破损路面,这一举措,极大地改善了周边群众的通行条件,提升了道路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这些民生工程时,涌边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前期规划和细致摸排。通过精心梳理问题、统筹规划方案,确保施工精准高效,最大限度减少对村民日常生活的干扰。这种细致入微的服务态度,也赢得了村民们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涌边村党支部书记刘树田告诉记者,办好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民生“微实事”,实则是涌边村践行文明新风、提升村民幸福感的具体举措。通过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涌边村正努力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和美的乡村新样板,为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保护修缮古建筑,文化传承“焕新生”

  据香山县志记载,涌边立村始于宋代,因村民沿六乡涌边居住而得名,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迁,至今仍保留着众多珍贵的古建筑。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孖樟古树。这由两棵相连的大小樟树组成的奇特古树,已有六百多年的树龄,被鉴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它不仅是涌边村人的骄傲,更是中山市的宝贵遗产。

  但孖樟古树的保护历程却是一波三折。据80岁高龄的村民李国添回忆,20世纪50年代,尽管生活困苦,村民们仍坚决拒绝了用孖樟古树换取一台拖拉机的提议。近年来,也是得益于旅港乡亲与村内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才使这棵古树焕发新生。

  如今,孖樟古树不仅枝繁叶茂,绿意盎然,还成为涌边村乃至中山市的一大景观。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一睹这棵古老樟树的风采。

  把传统村落保护好发展好,是涌边村深化文明创建工作的又一抓手。据刘树田介绍,除孖樟古树外,涌边村还保存着众多其他古建筑,如始建于宋代的杜婆桥、民国时期的侨房和碉楼等。这些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更是涌边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近年来,涌边村秉承敬畏历史、尊重人文、保护传承的原则,对这些古建筑进行了保护和修缮,让它们重新熠熠生辉。

  然而,涌边村并未止步于此。为了让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村里积极盘活宗祠资源,将传统祠堂转化为文化展示厅和活动排练室。这种创新性的做法不仅保留了祠堂的传统功能,更为村民提供了公共文化空间,让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相得益彰。

  在这一过程中,涌边村鼓励村民广泛参与文化活动,成立了老年人协会、体育会、球队、醒狮队、武术队等多个社团组织。这些组织在村内自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三八妇女舞蹈联谊活动、四月八活动、重阳敬老晚会等,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整体文化素养。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