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3版:论丛 新闻列表
~~~——
~~~——
~~~——
~~~——

 
2024年08 05
甲辰年七月初二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3版 2024年08月05日 论丛 扩展 收缩 默认

从六个方面健全推动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曹细玉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做了全面深入系统的阐述,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提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深中通道已经通车,南中城际正在加快建设,中山交通区位优势愈发凸显;中山制造业门类较齐全,基础较深厚,产业集群化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领悟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健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开创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中山要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是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加快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和集聚,加大政府和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并形成创新合力,将中山打造成大湾区创新高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二是要建立健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政策制度,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激发各类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营造一种鼓励创新、适度容错的开放性创新生态环境。

  二、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制造业当家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制造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要加强市级统筹协调力度和政策引导,巩固“工改”已有成果,简化工业用地审批手续,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窗通办”,加快“工改”项目落地实施。二是要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园区,深入推进十大主题产业园建设,持续完善园区各种服务体系,促进产城融合,全方位集聚中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要素。三是要打造数字经济集聚创新中心,实现数字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增强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能力,提升产业链韧性

  产业链“卡链”“断链”风险的增加,使得产业链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提升产业链韧性已成为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关键环节。要增强中山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性,一是要围绕中山“新十大舰队”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招商引资,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吸引大量优质的上下游企业、服务类配套型企业、研发型企业等集聚到核心企业周围,形成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和配套企业相互补充的产业生态系统,壮大产业集群规模,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二是构建高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网络,形成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创新机制,建设强有力的创新载体,提升产业集群中企业的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创新效率的提升。三是要推进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强化产业核心产品,加强产业核心产品的品牌建设,推动产业价值链的提升。

  四、创新“深圳+中山”模式,构建湾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加速了深中两地要素的流动,改变了深中两地产业发展的关系,使两地产业合作呈现了新模式,产业协同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深入推进深圳-中山规划一体化发展的行动方案,尽快实现两地一体规划、双翼齐飞、协同发展。二是要加快推进深中经济合作区建设,对标深圳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按照产业链协同互补、优势产业规模扩张、新兴产业增长点培育的思路,积极探索“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链主+中山配套”“深圳研发+中山转化”等产业合作新模式,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湾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五、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促进中山镇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山镇域经济发展总体不平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任务极其艰巨。一是要深入实施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打造具有中山特色的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板”。二是要探索统筹协调发展,集中资源聚力打造镇域经济发展大平台,做大做强镇域经济,推动中山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要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探索一条具有中山特色的高质量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体经济增加附加值、生态价值和产业价值所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更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是要完善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推进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实体产业的融合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博士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