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东凤镇正大力推进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以下简称“工改”),旨在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提升产业效能,为镇域经济注入新动力,为中山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见习记者 高倩荷
■紧密跟进309.72亩在册项目
目前,东凤镇“工改”工作组正紧密跟进309.72亩在册项目。其中,正在推进的“商住改工”项目共有6个,约200亩,已经全部完成控规调整。具体情况包括:位于安乐村的万里通项目19.39亩地块,规划条件变更已经通过市土委会审议,等待推进更换土地证;位于穗成村的信力房地产有限公司4个合共125亩地块,建筑设计方案已经通过镇规委会审议;位于和泰村的潘富华地块20.8亩,已经编制建筑设计方案,待镇规委会审议。此外,分别位于和泰村、安乐村、小沥社区三处项目地块抓紧开展后续审批程序。
经过走访调研,东凤镇现阶段符合改造条件的低效工业用地有436宗,合共2821亩。经过镇、村两级大力发动,目前有意愿实施改造的地块共有315宗1848.49亩,其中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改造的地块有26宗204.15亩,计划2025年上半年改造的地块有20宗300.83亩,计划2025年下半年改造的地块有36宗174.88亩,计划2026年下半年改造的地块有233宗1169.12亩。
■不断破解一系列挑战
在推进工业改造过程中遭遇一系列挑战。走访显示,部分土地权利人对税收监管政策表达了顾虑。另外,早期通过租地建设锌铁棚厂房并出租的业主,由于每年享受着可观的租金差额收益,因此对放弃这一既得利益表现出顾虑。
同时,对于拥有私有土地并用于建设锌铁棚出租的权利人而言,他们深受“收租”思维影响,对招商引资持谨慎态度。他们担心一旦进行改造,新厂房可能面临出租难题,进而导致空置,不仅收入受损,还可能因此背负沉重的还贷压力。此外,村集体也面临着自有资金不足、集体用地融资能力差以及用地手续不完善等多重困境,使得改造计划难以启动。
对此,东凤镇果断作出决定,提出了解决思路的“工改”十条意见。例如,为激发业主自主改造的意愿,东凤镇根据实际情况将经济考核指标调整为年亩均税收15万元,年亩均产值400万元,降低了年亩均税收和产值要求。同时,东凤镇还创新性地提出对5亩以下相邻地块进行统一规划改造,既保留了土地独立使用权,又实现了统一规划建设。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