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届三中全会以其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战略部署,始终引领着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当前,中山正处在经济发展质效稳步上升和产业升级关键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于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山必须抢抓深中通道通车历史性机遇,以前瞻性视野、战略性布局,围绕推进深中一体化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文化兴城建设等四大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谱写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山篇章。
一、抢抓深中通道通车机遇,健全促进深中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深中通道建成通车,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互动打开了全新局面,推动深中一体化发展成为中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中山应全面推进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主动深化与深圳、香港等东岸城市合作,以改革引领深中“六个一体化”,加快建立健全深中经济合作区建设机制,推动两市在产业协作、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深度合作。应以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为核心,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动项目审批扁平化、高效化,打造类深圳营商环境,争取成为大湾区项目落地最快的城市之一。应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为关键,加大力度推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破解耕地和建设用地“碎片化”问题,最大限度推动“土地再解放、产业空间再造”,并配套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吸引深圳、香港等珠江口东岸城市创新资源向中山转移和集聚,支撑中山制造业当家。应以加快构建“海陆空铁”综合交通体系为重要突破口,实现深中两市交通无缝对接,为人员往来和物流运输提供便利条件。
二、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过去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中山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与问题逐渐显现,传统产业的竞争力面临严峻考验,发展优势亟待重塑。于当下的中山而言,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被赋予了新的战略高度和新的动能。中山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营造“无创新、不中山”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形成干部敢为、企业敢干、人才敢创的生动局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引领新时代中山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高质量发展。应依靠改革一体化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支撑,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培育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科研团队,加快建设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为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三、推进“百千万工程”,健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当前,中山正以头号工程力度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大抓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但仍然存在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均、基层治理体系待完善等问题短板。中山应大抓产业兴农,规划建设十大农业产业发展平台,探索“市镇国企+村集体+社会资本”运作模式,大力发展强村公司,开展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探索农用地统租统管,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加快实现“经济强”。应深入推进绿美中山生态建设,动员社会力量“见缝插绿”,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赢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研究从“治水”到“管水”全过程管理机制,让群众了解、理解、支持治水,全域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打造具有岭南风情的精品城市,奋力绘就“城乡美”。应持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着力提升城乡功能品质,办好“村BA”、金色大地音乐会、民俗文化节等活动,让群众在“百千万工程”中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探索全面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深化“1+6+N”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引导镇村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面促进“社会治”。
四、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健全推进文化兴城建设体制机制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环。当前,深中通道开通,深圳中山两市正式进入“半小时生活圈”,越来越多的大湾区游客汇聚中山,如何进一步推动文旅消费提质升级成为中山当下一场“大考”,促使“泼天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近年来,中山出台了《中山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中山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5)》等多项规划文件,推动文旅资源统筹整合,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如“香山古韵”“岐水流芳”乡村振兴示范带等,丰富了旅游体验。但文旅融合过程中仍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等问题,缺乏深度融合的机制和方法。建议中山进一步推进文化兴城建设,探索优化文旅服务和产品供给机制,以抓“工改”、治水、招商的决心力度抓文旅,强化资源配置、要素整合、产品创新和机制保障,加快闯出一条“人间烟火气、湾区好生活”的中山文旅崛起之路。要加快研究构建更有效的文旅传播体系,推动中山各典型村开展品牌策划和传播营销,精心打造系列文旅宣传品牌,让一批“网红村”尽快火出圈,显著提升中山文旅知名度与吸引力,让“中意中山”成为国内外游客的共识与向往。
作者系中山市香山智库研究院院长、中共盛景尚峰党委副书记、中山市教育基金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