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显示,深中通道人气旺,深圳等地居民在中山体验总体满意度高,中山美食、美景、人居环境等广受欢迎。
■游客前往中山休闲次数增加
调研发现,超九成受访者对深中通道通行体验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超九成受访者肯定深中通道通车效果。
不少游客表示,深中通道的开通拉近了两地距离,中山成为了他们的出游首选地,既能在路上欣赏“超级大桥”的壮丽美景,也能在中山领略休闲放松的生活氛围。
调研中,81.9%的受访者表示深中通道通车后前往中山的次数增加,其中,47.8%大幅增加,34.1%有所增加。
中山城市文化韵味、生活方式、美景美食等深受欢迎,针对中山的印象,在多选情况下,63.0%的受访者表示生活方式休闲,45.3%表示城市环境优美,44.2%表示历史底蕴深厚,40.6%表示美食丰富。
调研发现,超九成受访者对中山之行总体满意。分类来看,餐饮美食、人居环境、旅游景点的满意率最高,分别有91.3%、88.1%、85.1%受访者选择。深中通道带来的流量,在文旅市场表现尤为明显,84.1%的受访者来中山的主要目的是观光旅游、休闲娱乐。
美食方面,石岐乳鸽最受欢迎,84.8%的受访者品尝过乳鸽;其次是东升脆肉鲩,沙溪扣肉、小榄菊花炸鱼球、神湾菠萝等特色菜品,分别有42.3%、31.2%、26.1%、24.3%的受访者品尝过。
美景方面,孙中山故居、中山市博物馆等大受欢迎。2024年6月30日至7月30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总客流量811594人次,同比增长89.4%,环比增长168.5%;日均客流量26180人次,最高客流量84583人次。中山市博物馆新馆(含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总客流量273010人次,同比增长285%,环比增长354%;日均客流量9100人次,最高客流量22237人次。
■深中联游推动流量变“留量”
面对“大桥时代”的黄金机遇,中山更要多方联动,集中力量抓引流促消费,推动流量变“留量”、网红成“长红”、速度为“加速度”,充分发挥人气流量对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的拉动效应,真正促进中山高质量发展。
对此,国中调建议,强化深中联游,全面宣传推介。立足“深中同行”,组织举办各类宣传推介活动,联合深圳制作展现深中两地互融共促发展情况、各自城市特色、旅游热点等节目,开展文化节、艺术展览、跨城购物节等活动,推出系列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深中联线游览线路,从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休闲观光、研学夏令营、特色美食、娱乐购物等多方面丰富联游产品,设计更多深中文旅专线、乡村旅游线路等,联合打造更多特色活动,促进文化、旅游等资源有效对接和互动。
其次,国中调建议优化配套建设,提升出游体验。着力提升现有文旅、餐饮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服务配套。合理规划、新增停车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做好相关宣传指引,为游客营造高效便捷、舒适休闲的旅游环境。
在“着加强公共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方面,国中调建议,依托部分人气景点,打造系列综合型的特色美食聚集区,推出更多“美食节”“美食街”等活动,以“乳鸽指数”带动其他美食消费,持续经营好餐饮特色品牌,更好地打响“中国粤菜名城”招牌。
在“如何突出本土特色,丰富旅游产品”方面,国中调还建议依托现有的孙中山故居、中山影视城等资源,挖掘香山古城、伟人故里等历史文化底蕴,讲好中山历史故事、伟人故事,推出有特色、有分量、有品牌效应的舞台剧、音乐剧、夜游、夜演等文化节目。
紧抓深中通道的引流效应,借鉴珠海海滨公园、情侣路等先进经验,在马鞍岛东临路日出观赏点等地加快增设人行步道、公厕、停车位、休息区域等配套,打造主题公园。一方面拉动“夜经济”,以“住在中山”推动“食在中山、游在中山、购在中山”,把“人流量”变“人留量”;另一方面更好地展示中山的文化和城市魅力,提高城市吸引力、影响力,真正把人气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本报记者 黄凡 通讯员 国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