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典型案例,空港中心创新性地将香港机场货站功能和服务延伸至东莞,实现海关监管与航空安检、理货打板一体化作业,成为湾区制造出海新通道,也成为湾区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的“新样板”。中山也有保税物流中心,当年曾是珠江西岸唯一的B型保税物流中心,在深中通道通车这一机遇下,中山能否借鉴其经验,更好服务中山外贸?8月20日,“大桥时代·走读湾区”中山采访团来到空港中心进行实地探访。
统筹:本报记者 李红
采写:本报记者 陈雪琴 黄启艳
摄影:本报记者 文波
跨境安检前置 物流综合成本节省约30%
采访团来到空港中心时正值上午,经过一夜装运货物的繁忙,彼时的空港中心终于可以“松口气儿”。2023年4月18日,位于东莞虎门港综合保税区的空港中心正式运行,通过融合式场所监管模式,它能满足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设要求及香港国际机场货站标准,将跨境安检前置,相当于构建起了一条快捷的出海通道,使得货物在东莞就拥有了香港机场的“候机楼”。
“空港中心将香港国际机场货站的出口货物集拼、安检、打板以及进口货物拆板、理货等物流关键功能跨境延伸到东莞,实现出口航空货物‘直装’和进口航空货物‘直提’。”东莞港务集团东莞港国际空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萧智亮介绍。在空港中心内部也张贴着“空港中心海关监管流程”,从货物进口到出口的全流程都逐一展示。记者看到,所有产品经过虎门港综保区空港中心、东莞港码头、香港国际机场三个区域,就能实现“一站式”出口或进口,充分显示了粤港两地在跨境航空物流方面深入、紧密的合作。
空港中心是在莞港两地政府支持下,为适应大湾区电子制造等高附加值产业对航空运输日益迫切的需求,探索出的一条发挥双方各自优势的创新合作举措。萧智亮表示,目前经由空港中心通关的货物,主要是手机、电子零配件、集成电路板等高价值货物,出口货物15小时可实现从空港中心到达香港机场登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实现了跨境安检前置,所有货品无需反复拆装打板,货品物流时效提高了20%,物流综合成本节省了30%。
服务湾区制造 进出口货值已突破100亿元
2019年,东莞成功吸引香港机管局选址东莞港建设空港中心项目;
2020年10月,《实施〈粤港合作框架协议〉2020年重点工作》明确提出,要联合打造国际空港中心,推动跨境货物海空高效联动;
2021年12月,装载着首批试运行航空货物的专用船舶“悦平018”顺利驶出东莞港,向着香港机场西码头驶去,标志着空港中心项目试运行取得成功;
2023年4月空港中心正式封关运作,截至目前进出口货值已突破100亿元大关。
梳理空港项目时间线不难发现,从2019年推动,到2023年正式运行,空港中心项目整整用了4年时间。项目能顺利落地东莞运营,除了地理区位良好、湾区制造业服务优势之外,更离不开两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萧智亮举例,就监管模式方面,黄埔海关创新监管模式赋予场所多种功能,在综保区内设立水路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同时融合海关监管要求和国际机场货站安保控制措施,规范分区、闭环管理。
“从试运行到正式封关运作,我们逐步完善各方细节,没有两地政府的大力推动,显然无法在一年多的时间实现。”萧智亮坦言。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也曾在微博个人账号上分享参观空港中心的感受:“在我担任保安局局长期间,特区政府已大力推动将机场上游安检延伸至东莞,以促进物流业更高效发展。我们在过程中破解了重重障碍,最终香港机管局与东莞市人民政府于今年(2023年)二月,就建设香港国际机场物流园签订了合作协议。”
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邢文聚曾在媒体专访中表示,空港中心项目充分集合了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物流优势,通过海空联运的方式将香港国际机场的服务功能向东莞乃至大湾区延伸,推动大湾区实现“货畅其流”。今年7月22日,空港中心项目用地成功摘牌,用于建设高增值物流中心、国际快递仓库、货运代理仓、海关查验场地、配套办公楼等设施,届时空港中心的各项服务功能将更加完善,能为大湾区的生产企业提供更便捷的空运服务。如同空港中心墙上的标语一样:“为东莞制造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