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圃镇团范村村民袁阿姨正是从这些宣讲活动中感受到了时代发展的气象万千。“通过宣讲,我知道了国家在养老、医疗等方面有哪些好政策,还了解到这些政策在我们村是如何开展的、我能怎样参与,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
本报记者 江慎诺 通讯员 刘嘉玲 钟文明
文明实践阵地用起来
理论宣讲“接地气”
8月29日,黄圃镇吴栏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屏幕上,“黄圃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进企业”几个大字引领着所有人的目光。
台上,黄圃镇宣传和教体文旅办主任洪泽文作为宣讲员,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娓娓道来,既有宏观政策的深度解读,也不乏贴近生活的鲜活案例。中山港海关有关负责人现场还带来外贸惠企政策主题宣讲,让企业代表感受改革春风带来的发展红利。台下,黄圃镇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企业代表们聚精会神、认真聆听。互动环节,大家讨论热烈,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碰撞交融。
连月来,宣讲热潮遍及整个中山的乡村和社区。宣讲场所不局限于会议室,不少活动还将宣讲现场搬到空旷广场上、街心花园里、田间地头旁,覆盖企事业单位职工、普通党员干部、居民群众等更多人群,与群众“零距离”,更“接地气”。阐释、叙述、列举、问答、互动等多样形式的宣讲方式,令群众津津乐道,直言听得明白、听得进去。
为群众所称赞的基层理论宣讲讲什么?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山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面向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工作侧重讲全会精神、讲改革成效、讲改革政策,主要以群众身边的城镇发展改革实践为切口,围绕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的改革事项,开展“菜单式”“点播式”“互动式”“恳谈式”的政策理论宣传普及,组织开展“改革事项答疑会”“全会精神知识竞赛”等活动,着眼民生诉求,坚持以问题导向为群众解疑释惑、析事明理,及时回应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和“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把理论送到文明实践阵地,使得“组织群众来听”的宣讲模式转变为“到群众中去讲”,党的声音更好响彻到每个角落,有效引导群众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激励大家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理论宣讲的主阵地就是基层一线,不能搞花架子、走过场,关心群众所关切的,才能令群众喜闻乐见,达到实效。”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透露,从目前开展的成效来看,送到群众身边的基层理论宣讲,令群众对当下改革政策的了解度、理解度均有明显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稳步增强。
理论宣讲品牌树起来
月月铸魂“冒热气”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是群众“家门口”的“精神补给站”。黄圃镇是中山在用活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基层理论宣讲中涌现出来的“尖子生”之一。今年以来,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黄圃镇组织宣讲62场,受众3000余人次,实现对辖区党组织和党员全覆盖。
黄圃镇能将基层理论宣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与其倾力打造的“榕树传习所”基层理论宣讲品牌密不可分。据悉,黄圃镇把党的理论宣讲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建立镇党委统一领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协调、各党组织分工负责、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大宣讲”工作格局,构建形成“1+5+8”理论宣讲模式(即以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在全镇成立5家理论宣讲基地,建立8大宣讲团),以“一核心,多支点”的形式打造黄圃镇“榕树传习所”宣讲品牌,实现月月有安排,理论学习更及时。今年以来,黄圃镇镇村联动,先后举办“榕树传习所——黄圃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进农村(社区)”32场。
一棵榕树、一些板凳,是“榕树传习所”最初的宣讲阵地构成。随着“榕树传习所”宣讲品牌的逐渐成熟,“榕树传习所”不只设在榕树下,延伸至更多文明实践阵地,群众覆盖面愈加广阔。
群众乐意听、愿意学,激发了黄圃镇党委大力推动该品牌发展壮大的热情。洪泽文介绍,为让“榕树传习所”宣讲品牌树起来、立得住,该镇注重统分结合,大力建设专业队伍,不仅从镇内党员、干部及“两代表一委员”中遴选宣讲员,组建八大宣讲团,还组织宣讲团成员通过线上看线下学、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不断拓展知识面,丰富宣讲方法。在提升宣讲感染力方面,黄圃镇还鼓励该镇文艺宣讲团推陈出新,结合本土实际,利用快板、咸水歌、小品、诗歌、诗朗诵等形式创作文艺作品,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现在由镇班子成员带头示范宣讲,每月至少开展2次集中宣讲。”洪泽文说。
学理论、牢思想、铸信仰,是中山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大力开展基层理论宣讲的初心与使命。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基层理论宣讲,不仅是知识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洗礼,让党的好声音化作社会最强音,让广大群众在“润物细无声”中体味全会精神,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汇聚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中山实践的磅礴力量,推动“百千万工程”在中山大地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