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本报记者实地走访了五桂山街道多家“工改”企业,深入了解“工改”工作的最新进展。据悉,五桂山街道年内新增认定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共113.59亩,提前超额完成市拆除整理必达目标的113%。同时,五桂山街道力争年内实现至少2个项目竣工验收,推动3个“工改”项目年内动工。
本报记者 李鑫 王云 通讯员 宋欣妮
■思锐光学:“工改”后预计每年增加工业产值2亿至5亿元
在广东思锐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锐光学”),记者目睹了生产线上的繁忙景象。在思锐光学的成品组装生产线上,身着白衣防尘服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产品组装。
利用自有低效用地谋划增资扩产,思锐光学对于未来的布局如何?思锐光学董事长李杰介绍:“企业自2020年起进行重大转型升级,投资3亿元自有资金用于光学设备和研发。”2023年,企业对18亩土地上的4万平方米厂房进行增资扩产,预计每年增加2亿至5亿元的工业产值。2024年,企业预计工业产值将达到5亿元,税收增加2000万元。
■立达金属制品:定制化服务吸引企业入驻
来到立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达金属制品”),记者注意到,其园区的招商策略注重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企业的生产需求,如层高、承载力和空间布局等。这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发展平台,解决了他们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的生产空间不足问题。
立达金属制品董事长罗云向记者介绍,园区以定制化服务为特色,吸引了众多深圳企业入驻。其中,一期招商已基本完成,二期和三期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预计将带来超过50亿元的产值。
■德用智能制造产业园:创新合作模式,优化资源配置
在桂南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的“工改工”项目——德用智能制造产业园,记者看到,项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二期工程也在有序建设中。
德用智能制造产业园总经理梁杰凯介绍,该项目通过村集体出让地块、企业返还物业的方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项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二期工程也已建至4层,预计2024年年底将完成整体建设。”梁杰凯说,项目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试投产,届时将为村里创造2000至3000个就业岗位,并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在2028年至2030年间,预计年产值将达到6.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德用智能制造产业园中,不仅提升了原有低矮厂房的价值,还通过“工业上楼”政策,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五桂山街道将利用市级资源,加强项目宣传,积极招商。”五桂山街道“工改”工作组成员廖辉凌表示。接下来,街道将深化企业服务,解决项目中的难点问题,力争年内实现至少2个项目竣工验收,同时加强监管,确保改造主体履行约定,推动3个“工改”项目年内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