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工作室、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走进中山留创园三楼的广东华蕴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蕴公司”),入门处墙壁上的各类荣誉证书、专利证书都透出满满的“创新味”。
华蕴公司是一家由海归博士创办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自2016年入驻园区以来已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研发方向为海上风电工程技术、海上风电海缆保护装置等,在海上风电领域中颇具行业影响力。
“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中山两地交往更加便捷,‘深圳研发+中山孵化’将成为现实。”华蕴公司副总经理徐清富说,中山不仅孵化政策好,对企业指导、服务也接地气,非常适合有产业需求和科技孵化的项目落地。
华蕴公司是中山留创园众多孵化项目中的一个。2012年以来,中山留创园累计引进企业20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家,引进硕、博、海归等高端人才逾600人。作为全市首家经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创园已构建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产业孵化生态。
“深中通道的开通将大幅缩短中山与深圳之间的时空距离,为留创园企业和人才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火炬高新区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陈云介绍,中山留创园今年迈出了与深中孵化器行业合作的第一步,致力构建“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深圳研发+中山转化”区域产业孵化协作格局。
在深圳稀导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稀导技术”)的中山生产基地里,记者看到,整个生产基地布局井然有序,各区域划分明确且保持整洁。稀导技术设立了10条平刀生产线与11条圆刀生产线,专门负责石墨烯的后端制作工序以及产品的外观质量检查。公司总经理王柱透露,凭借高效的生产流程,稀导技术每月能顺利完成一亿片的出货量,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当初选择生产基地的时候,也考虑过内地城市。但是综合评估之后,我们最终选择了离深圳更近的中山。”王柱表示,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资源条件,为稀导技术的生产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稀导技术营销中心总监姚凯也表示,深中通道通车之后,极大地缩短了深圳研发中心与中山生产基地之间的物理距离,加速了研发成果向生产实践的转化,提高了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之前过来中山需绕行虎门大桥,单程车程需要花费近两三个小时。现在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南山)到中山只需要30分钟左右。”姚凯说。
记者了解到,跨海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后,整个大湾区都加速进入“大桥经济”时代。在产业一体化方面,中山规划总面积超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打造“一中心、三基地”建设发展格局,形成“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的协作思路,参与深圳产业链分工。
本报记者 何腾江
通讯员 肖晨茜 石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