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2版:要闻 新闻列表
~~~——
~~~——
~~~——
~~~——

 
2024年09 26
甲辰年八月廿四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2版 2024年09月26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中山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塑城、以文弘德
绘就文化兴城锦绣图 奏响时代发展奋进曲
▲新编粤剧《白门柳·董小宛》在中山上演。(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刘万杰 摄
▲音乐剧《殷红木棉》演出结束后,演员们向杨殷烈士致敬。(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
▲黄苗子艺术馆吸引市民前来观看作品。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
  一座座现代化的香山书房、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场所;多样化的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从传统的民俗文化节到现代的书画展览,从百场公益电影惠民活动到充满活力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中山市大力实施“文化兴城”五年计划(2021—2025年)和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纵观“文化兴城”建设历程,各项工作全面铺开,成绩斐然。

  见习记者 颜子怡 见习生 方馨娉

  ■以文化人 焕发香山文脉新韵

  9月7日和8日,吕文成纪录片《弦外之音——粤乐宗师吕文成》在央视连续两天播出,系统讲述了吕文成的一生与广东音乐变迁。它不仅仅是一部影像作品,更是中山深挖香山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所结出的丰硕成果之一。除了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中山还建成黄苗子艺术馆、萧友梅艺术馆,并加强郑观应、杨殷、马应彪、吕文成等香山名人研究,编撰“香山文脉”丛书。今年的中山书展上,历史学博士、教授胡波携新书《“香山文脉”丛书·萧友梅评传》亮相,让更多读者了解萧友梅曲折而多姿的人生。

  香山历史上涌现过一大批杰出人物,为了深入挖掘名人文化,中山策划开展一系列香山历史纪念活动,成功举办纪念香山建县870周年、郑观应诞辰180周年、杨殷诞辰130周年、郑锦诞辰140周年、萧友梅诞辰140周年等活动。这是对香山悠久历史的回顾与致敬,让人们追溯这片土地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了解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与贡献,从而更好地传承历史记忆,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这个过程中,香山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愈发显现。

  近年来,中山精品迭出、佳作涌现。从音乐剧《殷红木棉》、新编粤剧《白门柳·董小宛》等彰显香山人文特质的文艺作品,到电视剧《青春之城》《湾区儿女》、纪录片《深中通道》等关注现实重大题材的文艺力作,再到报告文学《龙腾伶仃洋》、广播剧《我从湾区来看你》《放歌伶仃洋》等展现香山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的佳作,它们用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描绘出中山人民勇立潮头、奋发向上的蓬勃生机。

  文化兴城,重要落脚点仍在以文化人。以文化人,意味着用优秀的文化作品、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去影响人、塑造人。当人们来到金色大地音乐会,在伶仃洋畔欣赏精彩的文艺演出,被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舞姿或深刻的戏剧情节所打动;当人们前往南国书香节中山分会场中山书展,参与中山读书月和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凝视无惧时空的文字,与作者对话;当人们走进百场公益电影惠民活动和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在优秀的影片中有所感悟、有所滋养……在一批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中,文化惠民走深走实,向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延伸。

  ■以文塑城 涵养历史文化名城

  走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古朴的建筑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漫步孙文西路步行街,见证了中山的变迁与发展的历史遗存,承载着世代中山人的生活记忆。在新时代,中山依然坚守着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城市在发展的同时,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中山在全国率先实现不可移动文物岁修制度全覆盖,2023年至今完成近200处不可移动文物日常维护修缮,还实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建立完善非遗数据库,实现全市非遗项目数字化存储和社会共享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紧密相连。中山的这些行动表明其致力于将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城市发展战略中,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涵养历史文化名城方面,中山积极探索新经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质增效。9月14日,在中秋节到来之际,中山市博物馆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的文化活动:“海上生明月”——中秋音乐会、现场体验漆扇制作、“画”说醉龙、制作月饼和杏仁饼等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参与。博物馆不再仅仅是文物的陈列场所,更是一个传播知识、传承文化、促进交流的教育基地。除博物馆外,中山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目前,全市有500多个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文化阅读阵地,香山书房覆盖全市镇街,部分香山书房还入选全国“最美农家书屋”及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案例。

  一座城市,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以文塑城,意味着用文化的笔触勾勒城市的轮廓,赋予城市独特的气质和魅力。而今来看,这些已经取得的宝贵建设成果,在共同塑造了中山独特的城市文化风貌,提升了城市品位和魅力上起着重要推动作用,让中山在文化兴城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以文弘德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亮丽的“名片”,也是人民幸福生活最暖心的“底色”。

  近年来,中山不断提高全域文明水平,将文明底色擦得更亮。一方面,“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部署深入推进,“万棵榕树进乡村”行动如火如荼,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决心越发坚定。

  另一方面,中山实施推进文明城市创建“1+10”行动和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成果丰硕。在市容市貌提升、交通秩序提升、道路设施完善、农贸市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之中,市民群众切实地共享创建成果。与此同时,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多箭齐发”,文明创建的覆盖面和实效性进一步提升。

  中山积极培育文明新风,促进社会文明成色更足。近年来,中山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一束光点亮另一束光”的鲜活价值观,书写社会文明的崭新篇章。中山好人馆建成开馆,“德润香山”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宣讲团成立壮大,好人好事广泛宣传,博爱精神广为传递。25年参与近100个志愿服务项目的巾帼志愿者高敏思、身残却积极参与文艺公益演出的“陶笛王子”梁子键、奋不顾身寒冬跳水救人的六旬阿姨梁月英、入行13年保持“零投诉”的快递员周小洪……一个个先进典型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人们前行的路。

  此外,中山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办文明小导游大赛、新时代好少年发布会等主题活动。深化传统节日振兴工程,精心组织“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推出国风创意短视频《二十四节气》,收获全网点看量超1亿。在中山,道德文明蔚然成风,吹进千家万户,深入群众内心。

  中山深入拓展文明实践,文明特色越创越多。近年来,中山持续建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如今,中山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80个,实现了镇村全覆盖,打造了市民家门口的文明实践“15分钟生活圈”。

  2022年以来,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在中山生动展开。“龙腾伶仃洋 文明新中山”“美丽中山我的家”主题系列活动精彩纷呈,促进文化供给提质增效;两届中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公益创投大赛成功举办,各种主题活动推陈出新,一大批优质项目下沉基层;“志愿中山”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升级,文明实践“志愿红”成为中山亮丽风景线……这些文明实践,如春风化雨滋润人心,中山文明的脚步,正坚实前行。

  接下来,中山还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山市文化兴城五年计划(2021—2025年)》具体部署要求,浓墨重彩书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聚力打造与“香山古韵、美丽中山”相适应的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着力推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