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山为例,自2020年底中山首家旅游民宿登记亮相以来,至今全市已有50多家风格各异的民宿完成登记备案。它们星罗棋布于南朗街道、五桂山街道、三乡镇等风景如画的区域,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相融,不仅让沉睡的古建筑和传统村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更为中山市的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深中通道通车,“大桥时代”到来,中山民宿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中脱颖而出?如何在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同时,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激发民宿对乡村发展的推动力,与旅游业态深度融合?
为了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日前,记者一行深入走访了近年来民宿经济发展火热的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以及被评为“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镇”的斗门区莲洲镇,希望通过实地了解和学习,为中山民宿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总策划:伍学标 李庆辉 总统筹:程明盛 林小军 策划:吴森林 陈晔 黄凡
统筹/王帆 文/记者 王帆 王蔚然 图/记者 缪晓剑
“民宿+文化”
融合发展出新意
9月,秋意渐浓,景致如画。从县道582驱车转入珠海斗门区斗门镇下洲村,直行至下洲村山脚,在村庄郁郁葱葱的绿树间,隐约可见20多栋精致装点的乡间小屋。白墙黑瓦、庭灯木门,独门独户的乡间小屋让人眼前一亮。这里,就是“一席·半山渡”民宿。
下洲村位于斗门镇西北面,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村里竹林簌簌作响,溪间流水潺潺。走进一席·半山渡民宿,一栋名为“白露”的房子,让人忍不住停留,房子的门前青砖斑驳,让到来之人仿佛一下穿越到“上世纪末”。进入其中,屋内阁楼布局独特,古色古香,充满新中式的美感。
而在旁边的“二号院”,则有着古朴木门、天井小院、露天阳台、假山流水等。走上露台,远处可观连绵青山,近处可观村子全貌,富有意境,这里可谓是都市人逃离城市喧嚣、寻觅田园生活的“诗和远方”。
一席·半山渡民宿主理人赵倩介绍,一席·半山渡民宿在2021年开业,民宿的房子,是在对下洲村闲置已久的老旧民房,经过修旧如旧改造后焕然新生的,房子保留了墙体青砖、屋檐雕花、阁楼房梁等斗门乡村建筑特色。
“当时将民宿落地在下洲村,主要是觉得这个村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同时这里是珠海文明村,村道、村屋建设得非常好,民风淳朴。”赵倩说,目前民宿已有45间客房,这些客房深受广州、深圳、东莞、香港、澳门等周边城市居民的喜爱,尤其在港珠澳大桥开通,“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实施后, 节假日均是住满。
文化底蕴深厚,是这家民宿选择落户在这个村的原因。而距离这家民宿不足两百米处,正是斗门文化展示的“聚集地”——斗门印象小镇。
来到斗门印象小镇红彤彤的牌坊门前,立刻感受到一派喜气洋洋,这里的小街小巷、一步一景、一砖一瓦里都在深情讲述着斗门故事、斗门文化、斗门韵味。
“食得香饼家”“整只乳鸽”“苦尽甘来凉茶铺”“何叔公鸭扎包”……斗门印象小镇里近30家店铺各具特色,不仅有斗门锅边糍、炸糯米鸡、艾饼茶果、古法叉烧、乳鸽、牛杂等特色美食店,还有来自斗门、粤西、粤北、贵州等多个产地的农副产品。
此外,这里提供了拓印、扎染、皮影、陶艺等丰富的非遗体验项目,节假日提供各类非遗传承花样节目表演,包括木偶戏演出、舞狮、变脸表演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业态。与此同时,由斗门区融媒体中心主办的斗门农耕品牌项目——“我有一亩田”持续深耕乡村,陆续为下洲村举办砍甘蔗、收割稻谷等系列农耕研学活动,源源不断为乡村带来人流和注入农旅发展活力。
“近年来,在斗门区、斗门镇大力指导和支持下,村里便开始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除了吸引民宿落户,同时挖掘村内文化资源,开发农耕研学项目,发展富有创意的文旅项目。”下洲村后备干部罗可晴介绍。
据悉,2022年斗门镇下洲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与珠海汇华博雅旗下子公司珠海市乡创乡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携手,成立村企合作公司——珠海市斗门印迹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村企公司成立后,迅速盘活闲置宅基地,对传统广府民居进行全新规划、设计,在充分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结合下洲村打造“斗门印象小镇”的发展愿景,巧妙融入了斗门文化元素和岭南民居的特色,对古村落的建筑群进行了“修旧如旧”的精致改造。同时,斗门印象小镇在创立初期就引入了“互联网+”模式,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服务平台。
“平台不仅可以对每一笔收入进行实时监控,还能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为各店铺提供个性化的经营指导,确保新业态的健康发展。”印象小镇项目运营经理姚海嘉介绍,会根据市场反馈和数据分析,灵活调整店铺经营内容和活动安排,从而增强用户黏性和满意度,未来还将继续拓展民宿等更多元化的服务领域。
斗门印象小镇让想来这里游玩的游客,能够一次性体验到斗门特色美食和独特的乡土人情。据悉,自2023年1月斗门印象小镇正式营业后的首个春节假期,共迎来游客10万人次,单日最多2万人次。目前,斗门印象小镇已累计接待游客逾25万人次,营业额超160万元,已为50多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在罗可晴看来,民宿虽然是文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想实现全面发展,还需引入更多新兴业态,以完善游客的多元化体验。“可以说,斗门印象小镇是我们文旅发展的又一重要支点,它与民宿交相辉映,共同丰富了乡村文旅的业态。”
“民宿+农旅”
融合发展聚人气
轻叩衔环,慢慢推开两扇老房门,在苍山绿竹间走进莲洲镇东湾村的沙湾小院民宿,迎面而来的是清幽的院落、雅致的新中式建筑。
东湾村,被誉为珠海的“桃花源”,这里山青水绿,田园广阔,以河为脉,依山傍水,是乡村振兴市级样板村,2023年被评为全省“百千万工程”的首批典型村。近年来,东湾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盘活农房、土地等闲置资源,推动民宿产业迅速兴起。
“沙湾小院是2019年10月开业,总共有6套院子,这里以前是闲置农房,我们租了村民的房子后,以旧修旧,按照岭南水乡的风格进行设计和改造。”沙湾小院负责人、珠海朗涛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营销宣传负责人梁兆娟介绍道,民宿的客人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来大湾区的游客;一类是周边的商务客人;还有一类是来这里举办花园婚礼、烧烤团建活动的客人等,周末基本都是满房。
记者走访时发现,这家民宿除了提供住宿功能,还将农业特色植入民宿运营和文旅开发中。在距离民宿不远处,这家企业经营着一块占地约20亩的莲花荷塘,种植着近5000株九品香水莲花。
“莲花荷塘以观光、采摘、莲花苗培育、科普、研学,以及莲花系列农产品深加工为主要功能,来民宿的游客们,可以到荷花塘赏花品茶,泡香水莲花花瓣浴,尽享休闲寻莲之旅。”梁兆娟介告诉记者,公司还创新开发了文创产品如莲花茶、莲花饼、莲花工艺团扇、莲花书签、莲花杯垫等,这些产品深受民宿游客欢迎。
莲洲镇党群服务中心文体宣教部负责人李楷锋介绍,近年来,莲洲镇依托独特的农业景观和丰富的农业生产生活,打造出以“农旅”为主题的民宿体验,除了莲花荷塘,该镇还依托于2021年开放运营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岭南大地这个“引流型平台”,大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促进民宿发展。
近年来,为唤醒农民手中这份沉睡的资产,莲洲镇创新盘活方式,通过“农民自愿有偿流转、村集体统一出租、资本下乡办民宿”的模式,走出了“公司+农户”的民宿经营路子,通过村企合作的形式,民宅改民宿,村民变管家,公司与村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二次创业,促进村民增收。为促进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莲洲镇推出《莲洲镇民宿扶持奖补办法》,重点对新建扩建、经营良好、特色鲜明的民宿进行奖励和扶持。
如今,像沙湾小院这样的民宿,在莲洲镇还有很多。数据显示,该镇已有石龙村“天天惦记”“十里莲江荷院”和岭南大地顺水居等民宿12家,民宿房间数共183间、床位数共312张,2023年全年累计住宿人数约2万人次,民宿项目在莲洲镇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民宿经济已形成聚集型产业。
2021年,莲洲镇获评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镇。2023年,十里莲江荷院、岭南大地顺水居获评“珠海市十大最美乡村民宿”。沙湾小院、天天惦记获评广东省首批驿道乡村酒店。
李楷锋介绍,莲洲镇还将民宿与研学、文化、体育、非遗等多元业态紧密结合,大力开展珠海莲洲农艇文化嘉年华、“罗非鱼王”垂钓大赛、水上婚嫁集体婚礼、斗门龙舟起龙仪式,莲洲镇“村BA”大赛、莲江村百家宴等活动,以及打造“莲洲宴”等,为莲洲酒店民宿引流,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莲洲品美食、赏非遗、游乡村、住民宿。
此外,今年,莲洲镇与珠海公交集团联合打造“莲洲乡村振兴号”旅游观光专线和“百团进莲洲”旅游项目,在港澳游客人流量最大的港珠澳大桥口岸、山姆会员店等重点交通站点宣传接驳,专线招揽港澳游客,为莲洲酒店民宿“揽粉”。
“民宿+双城”
融合发展拓市场
在深入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在民宿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斗门区展现出了积极的探索态度和丰富的实践成效。为了振兴乡村并推动民宿业的蓬勃发展,斗门区政府优化顶层设计,出台了《珠海市斗门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0-2030》,这一规划不仅系统梳理了区内的文化旅游资源,更明确了市场定位,为乡村旅游的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蓝图。同时,《珠海市斗门区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颁布,也为酒店和民宿行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助推了产业的壮大。
斗门区巧妙地将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的理念融入民宿产品的打造中。通过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人文故事,将闲置的农房转化为充满特色的民宿产品。
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旅游促进股相关负责人陈换介绍,具体而言,斗门镇通过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人文故事,依托康养温泉、历史街区、美食文化等资源,构建出以“文旅”为特色的民宿体验;莲洲镇则打造出以“农旅”为主题的民宿体验。两者各具特色,为游客提供了别具一格的住宿选择,这些举措都为斗门民宿发展积累起了品牌效应。
斗门区积极抓住港珠澳大桥通车以及“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机遇,邀请香港旅行社行业代表来斗门“踩线”,推出旅行团旅游线路,推出系列“美食组合拳”,举办“斗门盛宴”活动等,并在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节庆,推出特色民俗文旅活动,制定“港(澳)车北上”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等,吸引游客前来。
“中山、珠海离得很近,两地都是香山文化的传承者,流淌着独特的水乡血脉,中山和斗门也拥有相似的民宿产业积淀。”在采访中,斗门镇党委委员、团委书记李超表示,两地可以携手共同挖掘和梳理文化资源,联合举办文旅活动、开发旅游线路,更可以借助大湾区的整体优势,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品牌。
事实上,李超是中山和珠海的双城生活者。他住在中山,每天前往斗门工作。作为“双城生活者”,李超富有创意地提出了招募“双城文旅体验官”的设想,希望通过体验官互换体验两地独特风情的方式,进一步宣传两地的旅游资源,促进两地文旅的深度融合。
对于未来发展,李超认为,资源互补是大趋势,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入推进,大湾区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变得更加密切。他期待在顶层设计的推动下,中山与斗门能够进一步加强文旅产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品牌共建的目标。
记者手记
民宿业发展需不断优化升级
在“大桥时代·走读湾区”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席·半山渡民宿的发展是斗门镇民宿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斗门区斗门镇在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吸引了不少企业、当地青年到村里开办民宿,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目前,该镇已有20多家民宿开门迎客,民宿正在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
“斗门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中国最美村镇之一、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吸引民宿企业选择这里的原因。”李超介绍,我们一直认为,没有文化的景区,是很难实现长期运转发展的,斗门区和斗门镇党委政府一直在思考和谋划,如何将斗门镇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片,转化为与旅游相融合的文化资源。
“民宿产业要实现长远发展,不能只是单纯的民宿1.0版本,而是要整合更多资源,要与文化资源,与‘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工作实现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提升,以及周边的餐饮配套等资源进行整合。”李超透露,目前斗门区、斗门镇正在谋划“三村规划”,即整合上洲村、下洲村和新乡村的优质村居旅游资源,计划通过打造示范区串珠成链,将民宿串联成集群,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同时,斗门镇将积极整合镇里的丰富旅游资源,如御温泉、金台寺、斗门旧街、斗门接霞庄、排山古村等的旅游资源以及大赤坎叉烧等美食特色,通过政府的顶层设计,将这些元素进行有机融合,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
9月25日上午,广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全面落实全国旅游发展大会要求,研究部署广东旅游工作,推动我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深中通道通车后带来了人流量,也为中山民宿业发展提供难得的新机遇,按照广东省旅游发展大会部署,中山民宿业要及时创新,加快升级,打造成中山高质量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